浙江2021高考作文题试写,本人大二休学中
看到这次浙江2021高考作文题第一次有感而发,可能是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了。写着写着总有真情流入,可能不对题,还望见谅。
得与失,喜与忧
有这样一段话:“有人出生了,人们明知将来在世界上少不了忧愁,却说‘恭喜恭喜’。有人去世了,人们明明不知道死后的世界如何,却说‘可惜可惜’。”
自出生一开始,一个人就已经经历了一遍“得”与“失”的过程。他得到了体验这个世界的机会,但却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是起点,也可以认为已经进入了过程,再极端一点,也好似已经结束了。
有人喜得患失,亦有人患得患失,当然也有喜得喜失或患得喜失之人。
得,可以是凭空出现,比如被给予,比如路边捡到;也可以是自己费心思去创造,小至一个沙造城堡,大可至城镇、国家,乃至友谊、和平、梦想。而既然得到了,那与之伴随而来的,必然会是失去的可能性。
轻易得到的东西失去后,尚会因其未与自身过多情感上的绑定而保留体面。那后者呢?自己辛辛苦苦尽心尽力的去拼搏,去创造,终于有一天能够算是被实现的“得”,因为自身挥洒了汗水,因为自身体会了艰辛,因为自身清楚其中一点一滴所蕴含的每一份难以言喻的用心。从起点,经历了过程,到了结果。
要是此刻,“失”,会如何?
还能保有哪怕一点点的体面吗?哪能不绝望哪能不崩溃哪能不歇斯底里。
于是开始出现了分支。有些人,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灰心选择了就此终点。他们很不合理吗?不可能,他们也努力过了。骆驼祥子,他努力了三次尝试了三次,有付出何等的艰辛?想必都能懂。然而世事弄人造化弄人,他的三次再启三次勇气,最后被无情的世道磨毁的淋漓尽致,一个大好的男儿,就此消逝。
有些看客能体会,却最多只能感时伤怀说一句呜呼哀哉——这还算是好的——另一些就只看到了他的放弃,于是开始无情嘲讽,“这点打击就不行了?那他本来也不怎么样嘛!切。”何其可笑,努力被忽视,挫折被忽视,这些人选择性的略过了人所经历的起点与过程,只看到了狼狈的结果然后火力全开。殊不知,这种冷言冷语的闲言碎语,也是最为伤人。那最后就又诞生了一种看客,他深知“失”所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冷血的看客所带来的伤害。他们愤怒,他们想改变,他们想引领世界走向更好,他们想……但是,他们同样也做不到,他们只会感到自己的无力,看着明明有力之人却旁观而心如刀绞。
戏外之人终成戏中人。
那分支的另一头,便是一群永不服输永不停止前进的人们了。他们不肯把失看做最后一站。可能是短暂的终点,更是新的起点。带着伤痛带着教训带着鲜血淋漓的温柔与经验再次启程。而这些人总有无力的时候,但他们总能找到新的力量,让人钦佩。
苏轼的一曲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洒脱且惊艳了一众后来之人。而袁隆平老先生,遥想当初研究杂交水稻之时,经历的挫折与痛苦更是难以想象,他的目的,只是为了人们能吃饱饭。这样的人才能称之国士无双。他们未被“失”之终点击败,一路前行未曾停下脚步,终成名芳千古之人。
得与失贯穿起点,过程与终点,但它绝不是简单的一条道走到黑。正因有“失”才显得“得”尤为珍贵,也正因有了“失”才让人有了守护“得”的勇气。所得之物终有失去之时,“得”可能脆弱,但不论有多怕,总归不要去后悔自己得到过的过去。因为珍视所想要保护,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感到痛苦,这是人之常情。倘若因怕而不肯开始,不肯得,那确实不会失去了,但是,那样有什么意义呢?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路,总还要向前走,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充满了可能性的未来总比写在纸上已知的剧情走向更加有活着的感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