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nity摄影 傅达坤专访:Trinity会取代斯坦尼康?

傅达坤
双语Trinity,斯坦尼康摄影师,摄影指导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问1:为什么您会喜欢运用Trinity和斯坦尼康?
答:我很喜欢运动的画面,我喜欢让摄影机跟着演员或者跟着目标流动起来,这更能够有代入感,更能够渲染情绪。但最开始读书的时候因为条件所致,并不能掌握这样的技能,但是我又看很多电影里面它的摄影机可以很灵活的穿梭,我就开始在网上查,才知道有斯坦尼康这样一种东西,以及到现在进化到了像Trinity这样的技术。后来我去国外读电影就专门选了一个学校,因为它里面的课程有斯坦尼康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就选了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学习电影摄影。
我那会儿去读书的时候还没有Trinity,当时最好的灵活移动方式是斯坦尼康。我们学校有一门课程就叫斯坦尼康,学校之所以会开这样一门选修课,是因为我们电影学院的前院长Jack Drop他是全美第一批开始使用斯坦尼康摄影的一批人。所以他才愿意在学校里面专门开设了这样的课程,还引进了设备。学校里只是一个入门的课程,我后来有跟他私下学习,以及参与一些进修班,做了一些更进阶的提高。
问2:从斯坦尼康到Trinity,它相当于是一次升级吗?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过程中行业是个什么状况吗?
答:斯坦尼康这个设备它其实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能够让摄影机随着掌机的移动来自由移动,不管是上下楼梯,还是在很狭窄的路上,或者奔跑起来,它都能做到,而且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平稳的画面。
但是我认为斯坦尼康有两点,一个是门槛,一个是问题。门槛就是斯坦尼康对于入门来说相对不太友好,因为从学习斯坦尼康到你真正可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去使用它,并且能够达到符合标准的画面,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练习过程。从你的身体上到技术上,包括到对画面的理解上都有一些要求。
限制就是,斯坦尼康实际上是一个竖着的平衡杆,接着一个弹簧臂再接一个背心,整套三个东西。你把摄像机装在上面之后,它要么是在上头,大概就是一个人站直目视的这样一个高度拍摄。要么你把摄影机装在下头,大概是在人的腰或者最低到大腿到膝盖这样一个高度。它就是这样两个模式,一个高机位,一个低机位。但是这两个机位是恒定的,就是说我把机器装在上头的时候,我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说目标它蹲下变低了,我不能平的降下去,得靠掌机蹲下。而且在拍摄的运动过程中,你是没办法做转换的。

Trinity最核心的技术是破解了Y轴方面的限制。在拍摄过程中,我从头顶到脚下的整个垂直方向的空间,我可以随意的在其中运动,去选取我想要的角度。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这个是Trinity最大的一个优点。
另外,斯坦尼康有时在快速运动或者不注意操作的时候会有一些跑水平。但Trinity它可以随时帮助你达到一个水平的状态,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五轴的稳定器。但是这个方面我其实并不在意,因为斯坦尼康用多了之后已经习惯了,你会自然而然的去掌握水平的技巧。Trinity就可以通过它机械的方式,让你在拍摄过程中根本不用去想这方面的事,它就是可以帮你保持画面是平的。这样你就可以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构图,用在感受演员的情绪,用在设计你的运动等等方面。
今年Trinity也推出了第二代,有了一些包括预设数据、编程这样的功能。就比如在拍摄中你可以把遥控杆上的操作预设好,这样在拍摄时它就会按照编好的程序走,就是类似于Moco的一种感觉。这些功能也会让拍摄和操作更容易。
问3:既然Trinity有这么多的优势,它会替代斯坦尼康吗?还是说斯坦尼康仍然有它自己独特的个性。
答:我认为并不会替代,我觉得他们两个是并行存在的两种设备。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当拍摄一些在Y轴上需要有大量运动的时候,我一定会选择Trinity。或者在一些快速而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在相对复杂的各种拐弯的场地里面,或者有一些追逐这样的场景下,我可能会选择Trinity。就是因为它的机械计算,包括它的一些灵活度的方式,能让我好的实现这样的画面。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斯坦尼康的优点,因为斯坦尼康没有上面的电控头,它所有的操作都在你的手上,都在这个万向节上面,那么你操作的所有体现都可以非常准确而迅速的通过你的手呈现在画面之中。
我拍过一个舞蹈艺术片叫做Ways of Seeing。当时导演DJ在给我看他的艺术阐述,以及他跟我形容的他希望达到的效果之后,我就建议他用斯坦尼康拍摄,而不是Trinity。因为这条片不适合用Trinity来拍。很多用过如影的掌机朋友们都会知道,如影在某些时候它的电控系统多少会跟你有点较劲的。Trinity的电控头也有一样的问题,它的操作可能会有非常细微的滞后。或者说当你需要做一个极其流畅但是复杂的运动的时候,电控头因为有一个计算的延迟,它会导致你的画面失去了本身那种流畅的效果。在拍舞蹈艺术片的时候,你更愿意相信你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手感,你希望它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画面之中来表达当时的情绪,所以这种时候我就会选择斯坦尼康,因为它是一个完全不含机械控制的,就是由你自己靠肌肉来表达的一种艺术。



问4:可否聊聊Trinity在广告和电影拍摄中的使用区别吗?
答:我入行一开始先是拍电影,后来才参与广告的拍摄。其实一开始拍广告我特别不适应。因为做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掌机的时候,你都会有一个梦想,你希望能够拍出一些特别厉害的、特别能表达出内容的长镜头或者复杂的移动镜头。这实际上是每一个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掌机的梦想。
在影视的拍摄之中,你会获得一些这样的机会,因为影视拍摄它的核心是一个剧情的表达,是有故事性的。那么当一个角色进入到了这样一种画面的叙事氛围之后,你的一个镜头的长度和它的运动与演员的表达相契合,它的长度就不只是一个为了长而长的炫技镜头,而是有感情在里面的。那么你在拍摄的过程中你就会有更多的思考,你会想怎么样才能够表达这一瞬间的情感,怎么样能够让镜头的运动更流畅的同时,能够把现场的氛围再推大一些等等。你参与到了艺术创作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核心之中去。从而,也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
但是在广告的拍摄中,因为大多广告的体量是很短的,在影视剧中的一个长镜头就是两三分钟,但是整个广告可能只有30秒或者一分钟,但是在这一分钟里要表达非常多的内容,既要表达这个产品的优点,也要表达明星的号召效应,还要把这个产品植入到所适用的各种场景之中,所以广告更多是运用了Trinity或者斯坦利康的一些功能,比如说它可以方便的移动,它可以做一些炫酷的动作。但是你并不会得到一种融入性的创作的感受。而且很多广告可能在拍摄过程中,你拍了一个你觉得很厉害的镜头,等成片剪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镜头被剪成了三个两秒插在这个广告的三个地方,你会有一种挫折感。
很多广告是会这样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广告就没有可取之处。广告的拍摄它很多时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的创作氛围,即便说很多广告它会有严格的分镜,但是在与艺人或者与产品的互动之中,很多时候你要很专注的去抓取某一个瞬间,就会产生火花,可能就这一瞬间演员的眼神和这个产品有个特别好的互动,然后你刚好以一个好的移动去互动,让这个火花变大了。那么可能最后在成片中,虽然只是一两秒钟的长度,但是你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快乐。而且也得到一些感悟,就是我要更注重细节。因为影视拍摄中可能有时候一个长镜头中有一个或者两个小的不到位,并不影响整个的感受。但是广告不是,就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所以说你必须要重视每个细节。


另外,拍广告的时候艺人的时间都特别紧张,他们找我去拍也是看重了我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拍摄的时候轨道也是我,摇臂也是我,三脚架也是我,我背着Trinity就都解决了。这确实也是Trinity的一个优势,它能够非常灵活的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一些其他的设备,去完成你想要的拍摄效果。
但在影视剧的拍摄中,一个长镜头往往不是随机的,而是经过很严谨的设计创作,要经过很多遍的排练,最终来实现一个相对完美的镜头。有的时候,一天的拍摄就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斯坦尼康或者Trinity的长镜头。它是一个长的然后更严谨的拍摄过程,而不是在广告拍摄中很多时候是为了抢或者是一种随机的去抓取的东西。
问5:可否分享一些您在BVLGARI宝格丽成人礼微电影《花开那年》滑板片这条片里的拍摄情况?
答:他们当时找我去的时候,就是想要拍一个女孩滑滑板的,摔倒了又重新站起来,表达女性坚强的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堪景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现场走过几遍之后,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做成一个一镜到底的拍摄,于是跟导演和摄影指导做了这样的提议。我觉得一镜到底更能够增强这样一种表达的氛围和气场,更能产生代入感。当时因为也没有机器,我就拿手机拍了几次,跟导演和摄影师做了讨论,最后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到真正实拍出来,效果也还是不错的,而且它也体现了Trinity的一些优点,比如说我可以一开始跟头,然后在她跌倒的时候可以直接压下去,然后变到跟脚,然后再到站起来,整个过程是非常灵活的操作。可惜就是后来成片出来的时候受制于时长,中间还是剪了两刀。
问6:这条片拍的时候需要彩排很多遍吗?
答:要的。通常当我们决定要做一个长镜头,我们开始去设计在这场镜头里面的走位,演员该怎么移动,机器该怎么移动,我们该怎么产生互动,怎么去变换关系等等。同时我们还要引入跟灯光的配合,跟美术跟道具等等这些部门的配合。
但是很多时候最终我们决定去执行的拍摄方案,跟最早我们设想的方案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在不断的彩排的过程中,我们会撞出新的火花。比如说原本我们想的这是一个背跟,然后到这个地方转过来,但是因为演员老师突然间产生了一个新的表演的想法,我们会发现我们根据演员老师的想法,把机位移动改成这样会变得更加流畅,变得更舒服。


彩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磨合和改变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拍一个长镜头,可能实拍就拍了20条,但在这20条之前还彩排了十几条,但是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前面彩排的这十几条实际上是一个完善艺术创作的过程,它既能够让你找到感觉,同时也能够把这个东西真的磨成一个好东西。实拍的过程中,你再去调整各种各样的细节。
问:当你们决定拍一镜之后,那到底是用Trinity还是斯坦尼康,您是如何去做这个决定的?
答:我在设计运动的时候,我会根据这两种设备能够做到的范围或者能力去思考。会跟导演去讨论,比如说导演这个时候想看到演员的表情,那么她会不会想要看到她摔的时候的一些特性,比如说滑板飞起来或者脚绊倒的这些动作,如果想要的话,那么就毫无疑问使用Trinity,因为Trinity可以在Y轴上有一个灵活的运动空间。
问7:彩排之后您会找到一个比较舒服且固定的行动路径,实拍时候就按照这个路径走,还是说也可以有free style在里面?
答:肯定是可以有free style的。而且即便没有free style,人非机器,我拍摄的每一遍还是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这个姑娘回头的时机,姑娘摔的方式,姑娘在滑的过程中从侧面滑过的这两个伙伴的时机、动作等等。我记得有一条一切都很好,但是姑娘摔倒的位置不在光区之内,那就意味着这条也不能用。或者有一条可能说完成的都很好,但是我自己觉得我在抓取的时候有一个点我做的不完善,那么如果时间和演员的体力,我的体力都允许的话,我也会希望说能有机会再来一条。


我觉得斯坦尼康和Trinity拍摄是一个需要所有人去配合的事情,很多时候你作为背着机器的人,似乎聚光灯在你身上,但其实不是的,你更要依靠的是整个团队。因为灯光老师他帮你设计了一个你能够毫无忌惮的去360度运动的这样一种灯光环境,演员老师愿意配合你去不断的尝试,然后你的焦点员能够懂你的每个想法,并且及时的把焦点给上。是所有人的工作,才能让你去完成这样一个长镜头。

问8:用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拍一镜到底的时候,会不会有强迫症,一直要抓完美的那一条?
答: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17年春天的时候,我跟贾樟柯导演拍《时间去哪儿了》,当时有一个整个电影最后结束的长镜头,在湖边的桃花林里面,我要跟着女主角一路走下来,穿过桃林到湖边站好,她跟男主角有段对话,大概是一个将近三分钟的长镜头。我记得最后总共是拍了25条。
当时是山西平遥的冬天,我整个人都已经冻崩溃了。当时是夕阳西下赶密度,所以大家也都很紧张,因为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说其实这条已经差不多了,我觉得可以了,但是在贾导或者摄影指导余老师那就是没有过。因为他们会觉得演员的表演是不够的,或者余老师说你过桃林的这一下的时候过得不够舒服。后来慢慢的就会理解,既然发动了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资源想要拍这个东西,就应该在条件允许之下去把它实现到最完美的状态。


所以到后来变成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一种强迫症,就这一条可能导演或者摄影指导都觉得ok了,但是我自己作为操作员,我可能会觉得有一个地方是不舒服的,那么我就会看看演员老师或者说是整个剧组的时间安排上还有没有机会再来一条。也许这条会做得更好,也许可能还不如前一条,但是我觉得你去尝试终归是对的,因为有多一次机会,一定就会离完美更近一点。
问9:可否聊聊《Amber 刘逸云 feat. 马思唯 | blue 》这条MV的拍摄情况?
答:这条片子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折磨的片子,它恰恰是不应该用Trinity来完成的。制作公司在设计整个剧情脚本的时候,他们想做的是一个一镜到底,拍摄Amber在这个房间的不同空间里面穿梭,但是这个镜头始终是在运动之中,整首歌就是一个镜头。当然跟《1917》或者《鸟人》一样,实际上是切分的伪一镜到底。因为涉及到演员空间在不停的交错,所以这个东西的拍摄应该是用moco机械臂来拍的。他们当时在制作这个场景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在这个房间的中间可以轴心运动的这样一个大体的环境。这样的话在做伪一镜的时候,每一个切分点和下一个连接点,都可以是完全百分之百匹配的。
但是受制于成本和时间等问题,最后他们没有moco,只能找我来做,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片子对我最大的难点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以人肉做到moco这样的对点是特别痛苦的,就意味着每个镜头结尾的地方,卡到了一个画面之后,下一个镜头开始的地方,你必须要卡一个完全一模一样的画面来开始,而且不仅是静止画面要一样,运动的动态也要能够衔接的上。
我只能硬接,比如说这个镜头走到一个墙的地方,然后cut, cut了之后我屏气凝神把自己变成一尊雕像,让特效部门在墙上贴标记,在画面上做标记等等。然后等下个阶段要开始做的时候我就要过来,拿着一个小监,一点一点的对,几乎要对到一模一样的画面。我还要去记得上一个画面的移动轨迹,去匹配。因为我是活人,我终归会有一些轻微的呼吸抖动,我不可能卡得完全准,所以他们后期肯定还是要用抠帧之类的方法去修复一些。
其实这种事在我职业生涯中做过很多次,被迫要去对点等等,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你最后必须要学会与不完美妥协,因为时间或者体力等等因素,你只能说在一个范围内做到做到最佳。
问10:可否分享一些《Ways of Seeing》的拍摄经历?
答:Ways of Seeing非常有意思,当时导演给我看了他的艺术阐述,导演阐述的PPT,看完之后我觉得他想表达的这种东西我是有兴趣的,然后我就去做了。在真正拍摄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废弃的大楼里面,大楼真的已经废弃到了快危楼的地步,你可能走楼梯都要小心楼梯会塌下去的这样一个楼里面。我要去拍摄几个舞者,在每个篇章中他们的舞蹈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舞蹈是表达不同艺术阶段的情感,比如有的代表的是死去,有的代表的是新生,有的代表的是狂怒。做为一个摄影师,我是需要去理解这一点的。比如在狂怒的篇章,我的机器运动可能也是更张扬的,更不稳定的,更飘逸的一种方式;在死亡或者新生的篇章里,我的运动可能就会更细微,更柔和。
我觉得这个片子最有意思的是,它就像你读一本书一样,你要去读懂这本书,然后你才能去写读后感。它实际上是一个阅读的过程,你不断的去试着理解艺术本身的东西,然后再去思考怎么让你的运动能够去实现这个艺术的表达或者去增强它。这是在拍剧情或者广告时你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你通常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和时间能够去做这样的一种深入的思考。因为这个东西没有正确答案。舞蹈演员的舞蹈很多也是随机的,我的运动也是随机的,靠的纯粹就是个人理解。
问11:这条片您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吗?
答:有。比如说有一个章节是我跟着一个全身红色的舞者走进房间里,然后他和另外一个舞者两个人都穿着红色衣服开始对舞。导演想要一种很自由的抓取,所以当时没有彩排。他们的舞蹈几乎完全是随机的,导演跟他们讲述了一个感觉,然后两个舞者在底下做了一些交流和对练,但是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等于没有,这是一个我没有参与到的创作过程。第一遍拍的时候有点惨不忍睹(笑)。比如当他们有一个很大动作的时候,我可能想ok这个时候的情感我可能想要走近去给到比较特写的东西,结果没想到他们一下子散开了,我画面里面就没有东西了。
好在这些舞者真的很专业,他们到后面的时候会有一个基本的构架,这个构架是固定的。但很多的细节还是会不一样,尤其当后面他们自己的情绪也融入进了舞蹈动作的时候,他们自己跳嗨了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有很多新的动作发挥进去,但我觉得这恰好是导演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作为摄影师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抓进画面里,而且如果我的移动能够把这些情感增强,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所以在第一遍之后,我就跟导演说这一次我先不拍了,你让我先看一遍,我要先理解一下这个事情。然后在之后你就会开始去记忆一些构架,然后你再去试着让自己也变成一个舞者,也会去想当他们这样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样进去,然后把这个画面抓进来。所以拍到后面我确实蛮爽的,因为就像跳舞一样,你自己也进入了情感,进入到了斗舞之中。这个片子是我很宝贵的经验。
问12:《PUMA | PRONOUNCE 》这条片挺酷的,可否聊下当时的拍摄情况?这条您是全程Trinity吗?还是有别的东西?
答:这条片子也很有意思,这个片子用阿莱迷你lf和16毫米胶片都拍了。一开始导演Alan找我的时候,他很明确的说这是一个商业广告,但是他给我看的脚本和参考都是一些现代艺术的东西,就跟广告感觉不太像,也没有产品露出,最后你看成片实际上就像一种宗教仪式一样的感知。我们用数码的机器先拍两遍,数码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之后,我们才会换胶片机再去拍两遍。这条我是斯坦尼康和Trinity两个都有在用,为了防止机器要在两边装来装去花很多时间。
问13:可否结合这条片聊一下什么情况下您会用斯坦尼康,什么情况下您会用Trinity?
答:如果速度要快,我还是倾向于用斯坦尼康,因为Trinity这个东西不管你怎么样去弄,它都会比斯坦尼康重很多。重意味着稳,但也意味着慢和灵活性不足。当我需要快速的去转场,或者是快速的去运动,而且又不涉及其他轴线上面的运动的话,我其实个人非常喜爱用斯坦尼康。Trinity的话更多的时候是用在我需要一个平稳的,或者说是在轴向上有更多变化的时候。
那个像邪教现场一样的镜头,镜头冲上去对到一个水晶球上,然后再拉开的这样一个镜头。我就会倾向于用Trinity,因为它是可以很稳定很精确的给到那一下,而且机位也可以比较低,如果用斯坦尼康的话我可能要屈着身子弯着腰之类的才能做到。

问14:在运用Trinity和斯坦尼康的时候,如何解决灯光的难题?
答:在决定去做这样一种场景和设计的时候,实际上跟灯光部门和美术道具部门需要进行很认真的协调。比如说我在运动轨迹基本确定了之后,我需要在这条道路的所视范围内是不能有穿帮的灯腿,不能有片子等等。那么灯光老师就要想办法怎么把灯尽量去走顶,或者去藏各种各样的东西后面,或者把它伪装成室内可以出现的道具的灯光。
如果是在棚里面,这些相对还好实现,如果是在实景的话,灯光老师经常会掉一把头发,比较难搞。可能会需要灯光助理们去手持这些灯,来与我一起运动,这就意味着在彩排的过程中,他们必须也得参与。
有的时候在一个画面里面,我跟这个演员走,然后他坐下来聊了两句,他站起来之后继续往前走,但是我的摄影机可能就要穿过桌子去追,这时候可能就需要美术老师把桌子设计成可以中间拉开的,这样当我的机器到了桌子上方的时候,他得把桌子拉开让我过去。这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的完整体系中每一个螺丝钉都要配合的事,但这也是乐趣所在吧。
问15:如果涉及到拍演员的脸或者特写,该怎么办?
答:就像前面说的,灯光老师们会以一些手持灯光的方式跟我一起运动,当我进到特写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慢慢靠近,然后最终达到一个相对很精美的特写光效。


问16:这种运动的跟焦也挺难的吧?
答:和跟焦点员的沟通是很重要的部分,广告很多时候要最后落到一个精确的产品或者明星的特写上,这一下的焦点有和没有,就意味着要不要重新再拍一条。
在拍影视剧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跟演员的情绪或者是表演的走位的一些火花状态的时候,我可能会突然间修改我之前的运动轨迹,或者说跟演员的距离会有变化。可能前面11条都没有,但是第12条突然间有了,那焦点员是不是能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并且配合我去把这个东西实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拍影视拍电影的时候,我都会带自己固定的团队,大家会比较默契一些。
问17:用Trinity或斯坦尼康,需要考虑“电影感”这个事吗?
答:电影感可能很多老师他们聊的是关于画面的质感,灯光的质感等等。对于我来说,我可能更专注在移动的感觉上。移动的电影感是什么?印象非常深的是著名摄影指导狄金斯说过的一个话就是,最好的摄影是没有摄影。这个没有摄影当然不是说瞎拍了,而是说你要能让你的摄影完全融入到这个电影本身的情绪之中,是让你看不出痕迹的摄影。我觉得移动实际上是一样的,最好的移动是你感觉不到移动,而不是说我特别炫技的拉上去一个360度,让你看的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我觉得这就不是电影感的东西。电影感的东西应该是你随着剧情随着演员进入了之后,你快是因为情绪快,你慢是因为情绪慢等等。对于我来说电影感是这样的东西,是你一定要去让你的移动融入到剧情里面去。
问18:对于想学习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的小伙伴,您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觉得得先想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个。我遇到过一些想把斯坦尼康或者Trinity作为垫脚石的朋友,他们是为了上位或者是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不建议拿斯坦尼康和Trinity作为垫脚石是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首先你要有一个强大的体魄,然后你要通过很长的时间去磨练出相对成熟的技术。这是一个基础,你才能够有底气说我是会背的。
但这还不够,因为当现场找你去的时候,往往做的是一些相对复杂的调度和拍摄,你还要有能够跟各个部门沟通的能力,你还要有画面的美感和对情感的感知等等。我觉得当你不热爱它的时候,你是很难去坚持做完所有的这些东西,然后变成一个合格的掌机的。如果你要去学习它的话,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学这件事现在不难,因为现在阿莱有在开办Trinity的学习班。你可以花钱去了解这个东西,但如果你要想把它作为一个职业去考虑的话,你真的要认真考虑,因为它对你的身体损耗也不小。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管是Trinity还是斯坦尼康,它都是一个对于掌机的技术提升,而不是限制。不能说我会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了,就满足了。我们看到很多电影里面,斯坦尼康摄影师同时还是A机或者B机的掌机摄影。这就意味着你的云台技术、肩扛手持技术、乃至摇轮技术等也不应当有短板。只有这样,作为一个摄影才能发挥更全面的作用,获得更多的机会。
我一直觉得摄影师这个行业是一个很神奇的行业,他很分裂,他既是艺术家,你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要有美感,然后还要能够感知画面里面的情绪,感知表演的节奏等等。但他同时又是技术工人。因为你是为导演为摄影指导以及为影像服务的,你的手活好不好是你吃饭的根本。
【傅达坤老师主要作品】
《房间》导演: 侯逍遥摄影指导: 余力为 Trinity摄影
《无价之宝》导演: 张大鹏摄影指导: 冯百钦Trinity摄影
《雾隐藏棺》 摄影指导: 马川斯坦尼康摄影
《暗恋·橘生淮南》摄影指导: Jeffrey Weil 斯坦尼康摄影
《疯驰电掣》摄影指导: 程马志远斯坦尼康摄影
《了不起的爸爸 》 - 摄影指导: 朴松日 掌机摄影
《怕死联盟》摄影指导: 程马志远斯坦尼康摄影
《潜梦追凶》摄影指导: 孙宁 Trinity摄影
《纸骑兵》导演:范小天摄影指导: Andrzej Bartkowiak ASC 斯坦尼康摄影
《时间都去哪儿了》导演:贾樟柯摄影指导: 余力为斯坦尼康摄影

大峰#55期 trinity斯坦尼康摄影创作课程
直播课程大刚:
一、Trinity与斯坦尼康的区别
二、一镜到底的路径设计
三、Trinity在广告和电影拍摄中的使用区别
四、摄影复盘《花开那年 》
五、摄影复盘《Ways of Seeing》
六、Trinity职业规划#免费报名
直播时间:7月20日 20:00
课程形式:PPT+在线视频
主讲:傅达坤老师
免费报名

名额有限,每个微信账户享有三期免费学习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