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还能不能继续韬光养晦?

2020-06-30 18:12 作者:翟东升老师  | 我要投稿

中美关系在过去10年持续下滑,第一个原因就是中美国力差距的缩小,中方对美的心态也不如以前谦卑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无论你说想韬光养晦,想守拙藏锋,恐怕都很难,因为你个子实在太大了,你藏不住了。

在这张图上,纵轴是中国与美国多个指标的对比,美国历年数据为基准,看中国占其比例的变化。总体上来看,除了军费开支,我们其他指标追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最明显的就是出口。早在2012年左右,我们的出口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我们的消费市场规模,在贸易战背景下,这个指标其实比GDP更重要。2017年,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规模,就追平了美国。从今年起,我们的国内消费规模会明显甩开美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打贸易战归根结底是谁能够花得起钱,谁的本土市场容量大,谁对产业的吸引力和谈判地位就强。

再看GDP。2019年,我们的GDP大概是美国的70%,但问题是GDP这个指标它有误导性。因为 GDP中包含有很多服务业,许多服务业是不可贸易的。比如说,我在北京理个发,一般男性理发的价格折算一下大约5美元;那么在华盛顿郊区理个发,质量很差它也得20美元;河内郊区理发的价格可能只是一两美元。你说北京的Tony老师理发就不如华盛顿80岁老大爷颤抖的手艺吗?显然不是的。为什么同样的劳动在GDP统计上会差那么多呢?就是因为多数的服务是非贸易品Non-trade goods,可是它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差距巨大的。所以真正要对比两国国力的时候,其实应该是只统计可贸易品的产能和增加值。如果考虑可贸易品的话,我们的实体经济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

美国学者对中美力的认识还是挺清醒的,他们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总人口。在国力对比上,普通的农民他们消费力弱,没有充分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循环和分工中间去,而真正做到能挣能花的是中产阶级,是受过比较好教育的,能够有较好经济竞争力的和有消费能力的人口。

但是,其实最具有误导性的是军费开支。我们的军费从计量指标上看跟美国还差一大截,似乎能够让他们放心。但问题在于,敌分而我专。美国在过去20年中,把这些钱花在打仗上了,军费大量被贪污腐败掉了。而我们把钱用在研究新东西上,尤其是军改之后,钱更能花在刀刃上了。你有什么我也要有,然后你没有什么,甚至你有想法却做不成的东西,我也要有,20年累积下来就开始产生后果。我身边的朋友就经历了真实的案例,美国公司吹自己的某个军品性能达到了多么高的水平,中国教授比较实在,相信并对标他们的吹牛数据,努力攻关,另辟蹊径,结果做出来的产品比他们吹的数据还强大,把美国人吓了一跳。中国在一系列杀手锏项目上做到了追平乃至反超。

所以中国对美国国家实力的追赶,美方反而是感知得非常清晰的,毕竟他们养了那么多人琢磨我们。共和党建制派的大佬麦凯恩在去世之前的一年,搞了个项目组做兵棋推演,结果发现在亚洲对华开战居然会输,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晚越会输,此事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击非常大。建制派如此疯狂地要遏制我们,跟这种焦虑感有关。双方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各方面力量对比,军事领域可能是当前大众认知最有偏差的领域。

中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说我们要继续韬光养晦,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是希望再忍一忍,争取更长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但是这个观点其实是把别人当傻瓜了,觉得对方比较愚蠢,我们努力装一装样,就可以把对方愚弄,这个思路其实是一种自大的表现。

那么,既然藏不住了,也不能索性就搞强硬路线。实力的增长让我们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给对手以“无害”的印象了,那就应给人“较理性”“讲道理”“有原则”“讲信用”的印象,就是古人讲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中国还能不能继续韬光养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