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公布!D2809次列车脱线原因找到了,未来应如何有效预防
距离6月4号动车脱线事故,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了,大家一直都很关心事件的发展情况。
而就在6月10号,国家铁路局公布D2809次列车脱线事故发生原因,并表示后续还会加强应对策略,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表示,通过初步调查分析,事故主要由于当地连续降雨并短时地强降雨,列车高速运行中撞上突发溜坍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导致7号、8号车发生脱线。
可能在当时,有很多人表示质疑,没有设置安全监测点吗?没有人进行巡查吗?其实都是有的,就在这辆车开过的前十几分钟,还有车正常通过了,因为当时有下雨,泥石流属于是突然之间的爆发,防不胜防。

那么针对于这种情况,后续应该怎么做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铁路局介绍,在此次事故发生之后,铁路部门立即开展了信息安全大检查。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对重点地区、重点线路开展隐患的全面排查,尤其是那些有很长隧道的地方,隧道出口 一定要率先排查。还有就是山区和植被覆盖不高的地方也是如此。
2、重点对隧道口、高坡路堑地段加强巡查和看守,随时汇报情况,和列车保持通讯通畅。

3、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如果说对于铁路安全的保护,那么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可能是更先一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了。
4、建立铁路值班电话与公安110报警服务台的互通机制,这样我们来进一步筑牢汛期的安全屏障,来确保旅客出行安全,确保铁路持续安全稳定。

总之,现在确实没有100%来确保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办法,毕竟,很多事件都是突发状况,只能够尽可能事无巨细去做到畅通。
对此,网友们也提出了不少的办法,比如有的网友表示,“建议高铁上加装主动刹车,自动识别障碍物。汽车上已经做到了,高铁应该也不难”。

其实这种办法,之前就有过专家提出概念,但是现在还无法实现,原因很简单,高铁和动车的时速都很夸张,基本上都超过200公里每小时,这种识别之所以应用于汽车,是因为汽车速度慢,刹车距离近,可是动车不行。
要知道这一次的事故,在撞击泥石流之后,列车向前滑行了接近2公里的距离才停下来!而且列车重量远远大于汽车,可能在未来针对于刹车技术改进优化之后,会有一定效果。

总而言之,现在来说,人类在面对天灾人祸方面,还只能尽可能做到,无法100%保证。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大家更加关注生活和生命安全。
希望未来天灾人祸不要再出现,大家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