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三杯鸡
在于都期间,我学会了一道江西名菜——三杯鸡。
最早知道“三杯鸡”,是看电视《地上地下》,这是一部前半部(即共产党处于地下工作者阶段)与《潜伏》风格与剧情都很雷同的电视连续剧——很雷的男一号潜伏在军统内部;很雷的为开展地下工作,向组织申请配发工作夫人;很雷的预先人选意外牺牲;很雷的顶替上岗的女一号左得可爱、傻得幼稚,害得战斗在龙潭虎穴的男女一号揪得我们心脏很雷地怦怦跳个没休。不过,乱跳的心脏终究没有嘎然衰竭,因为我们都知道,故事情节会很雷地这样发展下去:凭着大智大勇的男女一号对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不但巧妙地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转移了视线、逢凶化吉,而且在共同的战斗中,同志感情同斗争经验一起日臻成熟,工作伴侣水到渠成变成了最亲密的革命伴侣。
而《地上地下》开篇与结尾的道具,就是这“三杯鸡”了——在接风宴上,女一号大秀老土,引起了由巍子出演的敌男一号的怀疑,但他不动声色,以“隔天上我家去,我给大家做‘三杯鸡’”圆了场;不曾想,这一“隔”就是N年之后的香港回归,已是耄耋老者的男一号指名点菜“三杯鸡”,竟然“机缘巧合”地与餐厅厨师——也就是当年斗得你死我活的敌男一号邂逅相遇。呵呵,在今天台湾海峡分离的时代背景下,“三杯鸡”被赋予了国共两党、海峡两岸“相逢一笑泯前仇”的历史内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啊!
长达40集的《地上地下》,三杯鸡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怎么不勾起我们先尝为快的冲动呢?好啦,Let's go!
抡开膀子,边烹边记:
1、将鸡剁成块;
2、烧干锅直至锅有烟升起,倒油(目的:热锅冷油,不糊锅)——此第一杯;
3、油热后,将火调至中火,依次倒入姜片、蒜子,煸出香味(备注:油炸过的蒜子不会粉,因此也不会散而糊锅);
4、将剁好的鸡块与葱段、香叶倒入锅中一起翻炒。这时,可将火略开大些,煸出鸡块中的水分,这样鸡肉才更好地入味;
5、直到鸡块的表皮煸炒呈黄色,可倒入酱油(其作用是给鸡肉上色)继续翻炒——此第二杯;
6、炒至鸡块的血水都断生了,这时放米酒一杯——此第三杯,再适当加入盐、少许冰糖来调味、上色;
7、以上调料放好之后,全部置入砂煲,这时将火调为小火,煲15分钟,每隔5分钟要将翻动一次——防止糊锅;
8、煲了10分钟翻锅之后,倒入芝麻香油来增加香味。等到了15分钟后,若砂锅中还有汁,可继续边翻再煲,等汁收稠了,关火、起锅;
9、为使营养更全面,可在煲鸡块的同时,启另一口锅烧开水,将胖头菜等绿色蔬菜,淖一下捞出,放入砂煲,点缀其间。
这样,一份色香味俱全、鲜美无比的三杯鸡就做好啦!
觥筹交错后,江西老表就聊开了,说这三杯鸡的来由还与他们江西吉水的老乡文天祥有关呢:
据说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坊间盛传文大人已被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江西人民万分悲痛。一位七十多岁的江西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不远万里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准备祭奠文天祥,竟意外地见到他们敬爱的国务院总理文丞相,不由悲喜交集。原来外传的文天祥已被杀害是谣言。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只好请求狱卒帮忙,在牢中找来一个瓦钵支在几块砖头上,把鸡内放钵内,倒上米酒,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气四溢。老婆婆淌着泪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接过来,食鸡肉、饮酒汤,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天,文天祥就视死如归地英勇就义了,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老婆婆从大都回到宁都,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来祭奠文天祥。后来这道菜经过老婆婆后人的改良加工,演变成“三杯鸡”,逐渐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成为赣菜的一道经典制作。
江西老表侃侃而谈,我听着听着就觉得心发毛、森得慌:怎么朋友请我吃这“三杯鸡”感觉要送我上路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