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出人物”—汉高祖刘邦
刘邦以一贫民百姓在秦末起义群雄中脱颖而出,夺得天下,开创几百年的汉朝基业,这是这在中国夏商周以来的历史上算是第一个人,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也多次强调他“起微细”还对他早年在费县乡里颇有些无赖气的行径做了铺叙。
在毛泽东看来,刘邦的成功,与他出身下层很有关系1959年12月至1960年二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他说,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这个评论显然与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卑贱者胜过高贵者的观点有关。
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谈话中,他提出了一个很直率的命题,老粗出人物,接着发挥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静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监督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汉语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南、齐、梁、陈,五代梁、唐、晋、汉、周,很有几个老粗。文的也有几个好的如李世民。刘邦说的用就是肯于纳见,善于选择,这也是毛泽东特别称赞的地方,他读《史记》很注意刘邦重建如流的一些事例。前面引的那段话说到的,一是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此事详载《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