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我们“干杯10周年”后,bilibili要如何开启下1个十年?

2019-07-02 20:35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这篇内容“又臭又长” ,更像是从我自己习惯撰写的产业(行业)分析报告中拎出各种片段然后“拼凑”出来的东西——然而,这或许才是我更擅长的风格(之一)。

ok,开始吧。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某些不经意的“干货”。

漫威电影宇宙在2019年达成了10周年的完满收官,bilibili也迎来了10周年——干杯!。这2件事其实从表面上看没什么关系,但深层来讲,都是伴随着一种姑且称为“泛娱乐化”的风潮而顺势而上的。

漫威电影宇宙中的作品,借助好莱坞成熟的影视工业技术(包括影像、剧本等),的确塑造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撇开电影中希望传达出的什么价值观,其实站在2019年回头看,MCU的电影都是通俗意义上的“爆米花电影”——的确,漫画粉和最纯粹的观众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即使不想深挖其中的人物关系、彩蛋什么,光是各种大片特效也就足够了。

这也就是“泛娱乐化”的显著特点——不需要有深刻的内涵,不需要让受众获得某种知识,只需要让受众在接触这种娱乐形式中得到快乐。

b站这么多年走下来,其实也是“泛娱乐化”的套路,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套路在商业上的成功——至少成功IPO了,公开资料说活跃用户也超过1亿。对于b站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流量数据还是很让人乐观的。

那么,b站要如何开启下1个十年?如果延续现在的运营思路,会怎样?

我们先要确定几个内容,第一,b站的用户画像;第二,b站的盈利模式;

首先,b站的核心用户是学生群体(以我自己的后台粉丝数据看,主要的年龄段是14-24岁,大概也是b站主要用户的情况),而且这些学生朋友通常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这些城市通常是二次元文化相对有市场(氛围)的地方——毕竟,你也很难想象一个县城会有什么“大型动漫祭”。

其次,这类核心用户的拥有很多的可支配时间,所以对b站app的沉浸度相对较高,另外,这类群体也是国产手游主攻的对象。同时,这类核心用户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总体不多,大部分资金来自父母,少部分可能有兼职(例如自己就是UP主,有一定的视频收益)。

但这类群体很愿意为喜欢的东西花钱,比如各类皮肤、手办——这和另一个领域的“追星心理”是相似的,有时消费是缺少理智。

第三,是b站的盈利模式。这里分为了【1】与协作的分成、【2】广告收入、【3】自营业务盈余。

其中,【1】与协作的分成细分为:up主充电的抽成、up主直播收益的抽成、游戏代理的分成、手办等周边贩售的分成等;【2】广告收入:这个大家都懂的;【3】自营业务盈余:b站的类似BML的大型活动的门票、大会员、自营的(如2233手办、小电视等)周边。

那么,以目前b站的用户画像和盈利方式,在b站维持【现有运营思路】,能在财务上实现扭亏为盈吗?从5-10年的远期看,能继续成长壮大吗?

我的理解是:如果沿用【现有运营思路】,1-3年内,b站的财务数据可能会比较好看,甚至扭亏为盈;但从第5年之后,b站可能会出现“谨慎不乐观”的情况。

目前b站是用户自主生产内容为主的平台,而且,从【现有运营思路】来看,宏观策略是主导各种【娱乐向内容】,这也符合平台目前的逻辑,因为【娱乐向内容】可以最大化的吸引用户,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数据】都会很好看。

所以,有些观点称,b站是个“学习型平台”,我觉得是不成立的。没错,b站的确有很多【干货】的内容,比如学科知识、化妆技巧、视音频剪辑类等。但这些放在整个【产出池】来看,产出少+受众小是现实。

如果说b站是个“学习型平台”,那就意味着,30%用户的需求是各种“知识”,而视频总产出的30%与知识有关。但这种结构显然不符合平台运营逻辑——因为不会有这么高比例的需求&供给。用户总体基数越大,对于“知识类”的需求就越低。所以,如果b站产出结构是:33%知识类视频,33%番剧,33%非知识类视频;很可能是理想场景。tip:严格来说,番剧更偏向“娱乐内容”。

既然不能成为“学习型平台”,b站的主要输出可能还是偏【娱乐向内容】,但保持这样的运营思路就存在用户的理论上限,因为考虑到b站的活跃用户画像,娱乐向内容太多,会自然迭代掉一些偏爱“品质视频”的用户——这也就意味着,如果b站又想力推【娱乐向内容】,还不能通过某种手段拓展用户年龄的上下限(主要是上限),活跃用户数在未来会呈现递减趋势。

如果问,b站现在能不能不走“娱乐化”?答案是,不能。

b站的“娱乐化”,是每个基于内容而发展的平台的必然。我们甚至可以参考【某乎】,早期的平台不管是问与答质量都很高,现在的平台的确依旧有质量很高的内容产出,但宛若大海捞针——平台为了增加流量而引入“娱乐化”是必然,引发的负作用就是,现在提到某乎,会有人开玩笑说这里是段子池。

【某乎】的高层不懂这个道理和趋势吗?我认为他们肯定知道,但这是唯一的出路,或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内容产出不是像天猫和京东一样卖产品,内容只是need,不是must。天然属性限制发展策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1-3年内,b站的财务数据可能会比较好看,甚至扭亏为盈;但从第5年之后,b站可能会出现“谨慎不乐观”的情况”,b站的用户数还会增加,但用户数达到峰值后会下滑,用户会流失,而如果宏观经济再不景气,处在经济周期中部的b站的处境可能会更尴尬。

b站的这种运营思路对于产出“非娱乐化内容”的up主来说是不利的,除非up主传视频就是for fun,有人来看就足够,而不考虑制作成本和收益问题。这里的收益不仅是现金回报,还有人气、自身品牌塑造等。

说个过分点的话,就是产出“非娱乐化内容”的up主,想从0做到10w粉丝的过程,会相对越来越艰难。原因无他,就是平台用户的这种需求较少,如果某个领域的平台受众仅有5w,这个领域哪怕你做得再精妙,理论粉丝数也只有5w。

另外,由于b站up主以学生为主,除非毕业后依旧以视频产出为职业,否则,大多数在进入职场后往往无暇做视频,转为普通用户,随着阅历的增加,对于相对重复的“娱乐化内容”也难免会有自然抵触,这也是总用户下滑的可能原因。

当然,你说b站要怎么转型?很严肃地讲,如果b站依旧围绕ACG文化,目前的状态已经算是很好的了。ACG文化又与“娱乐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游戏、动画、漫画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让用户觉得“fun”,至于“厚重感”那是额外的加分项。但ACG文化是b站的根基,如果没了它,b站就可能不是“b站”了。

除非b站能想到某种方式来拓展主要用户的年龄上限(or下限),比如从14-24岁拓展到4岁-34岁,那可能会迎来用户基数的增长。那无非是这一代b站用户成为爹妈后,从b站平台获取母婴、装修、自我学习、职场等半娱乐半干货的东西,但目前国内结婚率、生育率已经出现宏观层面的不乐观,而房价让无数人望而却步,这些东西虽然有存在的必要,但受众面真的不广——何况,已经有平台在做类似的事儿,b站有必要冒这种可能血亏的风险吗?

更为关键的是,b站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品牌,并不像技术公司那样可以通过软硬件迭代来迎合时代变化,这或许是b站知道、头疼但也无可奈何的事。

单纯从财务角度说,b站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让盈利渠道再宽一点,比如增加一些不影响观赏品质的贴片广告、通过与up主合作自制能外卖其他平台的视频、引入商城概念进行更商业化升级,这样才有相对充裕的资金来引入相对高质量的内容(不管是自制内容、给予优质up主补贴还是外购各种版权内容)。

平心而论,还是真诚地希望b站能固守初心,有条不紊地调整宏观战略,让一众新老用户有个值得期待的20周年的“干杯”!(づ ̄3 ̄)づ╭❤~

常规推广一波自己的作品:    

【1】【圣痕故事】收藏夹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2】崩坏3圣痕故事全纪录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坏3圣痕故事(有声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づ ̄3 ̄)づ╭❤~


在我们“干杯10周年”后,bilibili要如何开启下1个十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