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近LOFTER的事
关于最近的事
说实话,高三的生活比较忙碌。虽然对于ai绘画在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初步了解,但是对于最近发生的事件感到惊愕。
(很有趣的是,高三的一次1.5模拟中我们的语文作文是关于“chat GDP”的,英语的阅读中也已出现了。)
我本人虽然只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过同人文,不过我确实是有学画画的(高中没有走专业路线),所以就绘画而言,算是个半吊子,至少不是门外汉。所以在难得的休息日浅浅发表我关于LOFTER所作所为的态度
首先是,“ai可以取代画手”?
ai是不可能从零到有发展的,对吧?
也就是说,它一定是基于人学习,进步出现在的成果。但凭这一点,“ai应该取代画手”的言论就显得十分荒谬。
有人提出了机器取代纺织工之类的例子。首先我们不否定历史的进步是必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是存在的。但是,机器真的取代了纺织工人吗?
手工编织的围巾,一针一线的刺绣...如果机器真的取代了纺织,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会购买手工产品呢?
其次是创作的意义。
诗歌,绘画,舞蹈...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或是抒发了创作者的感情,或是抨击现实,激发人的精神...创作过程对于机器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不能理解创作中所蕴含的情感的。
最后,是艺术鉴赏力,针对所有人的一点发问。
为何出现“ai取代人类”这一现象?
就绘画来说,我确实有遇到过画作质量低劣却胡乱开出天价,以及不清楚行情被随便宰割的,所谓“圈外人”。
绘画不应该是“圈”,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创作的人,都应该是同一条线上的。
也许我没法烧出可口的菜,但是我会品味美食。也许我不会跳舞,但是我会鉴赏曼妙的舞姿...同理,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不太会画画,但是我们应该拥有美的鉴赏力。
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也鼓励我们拥有这份鉴赏力(如果你小学,初中的音乐课和美术课老师都生病了那我就没办法了)。那么,来鉴赏一下ai的绘画,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没有太多可鉴赏的地方——不止是ai的绘画,很多绘画也是如此,它们给你留下的震撼可能只有“很漂亮”,但是更深一层?很难找吧。
其实以现代美术的目光去审视那些名画,你会发现“蒙娜丽莎”不是因为画的逼真,而是因为那一抹没法刻意复制的,神秘的微笑,激起内心世界的一层涟漪。梵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虾... 总有能打动你心理的艺术,不止是平面的绘画,也可以是立体的雕像,或者带上声音和动态的舞台剧,电影...
回到ai绘画的问题。我个人对于LOFTER的这个决定感到失望。因为它是创作者的平台。
如果只是单纯的ai绘画平台,我是不会责怪它,抨击它的,但是这是一个属于人的平台。
这个平台,属于人的创作要死去了。这个平台,属于人的审美要死去了。
这个账号是不会注销的,高考后我依然会进行同人文的创作。届时会考虑平台更替。
希望老福特不要成为审美死亡的开始,而是警钟。为所有因为ai死去的作品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