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动画终结!回顾我们追过的动画以及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

1989——2019,平成恍惚一去三十年,一个时代的落幕总是轰轰烈烈,亦或是悄无声息。我们感慨,或叹息。但伤感不是今天文章的主题,在平成的最后一天,让我们最后一次回顾一下平成动画坎坷路程和那时候我们热衷过的人或事吧。
(文章篇幅稍长,请备好泡面,让阅读更怡情)
从我们最熟悉的民工漫说起,“民工漫”源于网络名词,即“毫无闲暇时间的民工一族也知晓的动漫”,泛指那些高人气的长篇动画。如《海贼王》、《火影忍者》《龙珠》等。

那时候国内的开放程度逐渐扩大,大批海外动画可以在国内的cctv14和多家地方电视台上被播放,于是民工漫就占据了国内大多漫迷的童年回忆。
2000年处于日本动画内外的过渡期,尤其在画面效果上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的日本动画,采用得几乎都是数字转码,分辨率通常是720p或1080p。而在此之前,上世纪的动画则采用了较为古老的胶片制作,并以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为底板,逐层套上背景,加上人物,最终完成一整套场景。
这就是“赛璐璐”动画,,不同于数字动画,赛璐璐的画面精细程度往往取决于画师的水平,
那时候没有电脑技术,背景也一样是纯手绘,不管是电视动画《灌篮高手》,还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都体现了赛璐璐对动画制作人极高的要求。
数字动画相对简便,在画面上则更加清晰、锐丽,在动画行业的后期,摄影这一职位变得异常重要,这样画面的光影效果更加地突出

而大多“赛璐璐”动画的胶卷经过时间的洗礼,让画面呈现出一股柔和的气息。


到了现在,以前的赛璐璐更像是被淘汰的艺术品,当观众看够了如今动画千篇一律的类型和绚丽刺眼的光效后,可能又想念起对老动画的高超画技的惊叹和对长篇动画的爱恨交加。
用现在的技术也可以做出粗勒线条的暴躁复古风,如《明日之丈》50周年的纪念作《megalo box》,同样受到了好评。

那为什么要说是“对长篇动画的爱恨交加”呢?
众所周知,虽然当时已流行动画的分季播放,但可能出于维持热度的目的,民工漫一般是不分季的,当动画赶上漫画进度时,会有两种选择:1.加原创 2.停播一段时间
以火影为例,动画组铤而走险地加了一百多集的原创,不说质量如何,被与主线毫无关联的剧情狂轰滥炸将近两年的观众早已叫苦连连。
这时候分季的地位就更高了,通常情况下,季番动画可以通过提高制作时间来维持作品质量,如《我的英雄学院》。
即便如此,当时的火影、海贼在原作上的收益仍然比大多季番动画要高,这也是长篇动画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如今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日本动画几乎全按着一季12集,一集24分钟的模板来做,在五十多年前的60年代,这种格式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以前的日本动画,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链,加上动画制作成本高、周期长,那时的动画以短篇为主,且画面黑白、粗糙,不像是给人看的。

这时终于有人大胆地站出来,宣称要做一部“真正的动画”,他制作的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阿童木》开播后,获得40.7%的日本动画史上最高收视率。

他就是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
说是漫画大师,但手冢后来跳槽到动画界打算大展拳脚,当时他的想法是以低成本做高质量动画。最终敲定以一集55万日元的规格制作《阿童木》,一集30分钟与现在的24分钟并无太大差别。
即便如此,当时的动画产业结构太过简单,几乎是动画公司拍完动画再与电视台联系这样的单元结构,保险性低。
正常情况下,那时制作一部动画的费用全由动画公司承担,出了什么幺蛾子也只能是自己解决。除了当时的东映、虫公司(手冢治虫后来建立的动画公司)、龙之子三巨头以外,其他体量小的公司只敢接触改编动画,因为原创动画很不稳定,一家动画公司往往会因为一部作品的失败而濒临倒闭。
由于动画制作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动画公司无法再对动画宣传方面投入更多的份额,加上动画公司与电视台简单的一元产业链

真正能大火的作品并不多。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了1995年,曾是宫崎骏麾下的打工仔庵野秀明出任原创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监督。

有了之前指导《蓝宝石之谜》的成功,庵野秀明对拍一部“神作”的信心大增,在EVA前六集就花光了几乎所有的经费,
焦头烂额的庵野四处拉资金,于是“制作委员会”制度应运而生。
“制作委员会”,就是多家公司参与动画的投资,而投资方按投资的份额拿相应的报酬,投资方们被称为“委员会”。
现在的很多动画的op、ed里都能看到“xx委员会”字样
本来是庵野为了救急催生出的找东家借钱的办法,却成了日本动画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影响后世20多年的制作体系。
由一家动画公司制作动画的所有内容,且成败隔如纸,到唱片公司做音乐、玩具公司做周边、广告公司做宣发,由一元到多元产业链。

各司其职,“风险均摊,利益均沾”是这个制度的核心。
从此,动画这一行业与资本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对于有心无力的动画公司来说,它无疑是根救命稻草,他们可以用更多的成本制作动画,这对于整个业界即是回光返照,在接下来的5年内,日本动画极速狂飙,也就是这个时期,诞生了诸如
《攻壳机动队》

《星际牛仔》

《EVA》

等具有极高地位与艺术价值的不朽名作。
从业界救星到定时炸弹
回到当今,面对现在题材重复的动画类型和员工低回报高劳动的普遍现象,

-:宫崎骏曾斥责手冢治虫:“手冢治虫以每集50万日元的低廉价格制作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由于这样的关系,导致了此后动画节目的制作费都很低廉的弊端”,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过相关事件,有关动画制作人说:“几十年前,10个小时可以画100张中间帧。每张100日元的话,在当年是不错的收入。现在的动画,精细度高了,但一张动画报酬只有200日元(约12元),一组原画也就4000日元,20年来基本没变。”。
宫崎老先生的话听起来是针对个人,其实仔细想想又不无道理。对于动画产业的开创者来说,这个锅手冢理应有一部分,但真正导致上述现象存在的其实还是与“制委”有关。
“制委”确实解决了动画行业长久以来的问题,委员会对于动画的资金投入越大,话语权也就越高
动画公司最后只能拿到制委留下来的一点固定回报,动画公司为了维持自己的效益多半会选择挤压下头员工的工钱,要么选择牺牲作品质量,增加作品产量来提高收益,维持公司运行。
J.C.STAFF就是这种逐渐形成的畸形产业下的怪胎,只不过它是属于大众看得见的,更多的是看不见的。

曾制作过《一拳超人》等知名动画的著名动画公司MadHouse(疯房子)被曝出拖欠员工加班费、职场骚扰等恶性事件后,我们先是震惊,更多的是无奈:高质量作品的背后是普通劳动阶级被压榨的事实。
手冢治虫和中国动画的源缘
建国初期,国产动画刚刚兴起一股文艺风,由政府带头支持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制作了不少宣传传统文化,质量上乘的动画作品,从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到1961年上映的《大闹天宫》,更是集结了当时国内艺术界中流砥柱的智慧,成为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无论是画面流畅度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如今动画无法比拟的,手冢治虫正是受到了《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决定成为一名漫画家。
时过境迁,从曾经的动画人即使吃不饱饭也在坚持做好动画,到现在的行业首先考虑利益亏损,忽视动画内涵的畸形思想,才不过30个年头。
制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改变,动画公司已经被牢牢地困在资本的枷锁里
现在一季动画的成本在3~4亿日元,平均一集2000~3000万日元,若要摆脱制委,动画公司怎能支撑如此高昂的费用?
未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是动画创作者们必须考虑的
版权时代的来临和濒死的二次创作
时间回到10年前,正处于季番动画的黄金末期,国内主流网站只有火影这类“民工漫”的正版播放版权,没人觉得买动画可以赚钱。
“动漫”一词在人们的脑中也不过一个模糊的概念罢了。
直到《进击的巨人》的横空出世,在国内热度指数狂飙至同期番剧的十倍左右后,国内的资本家们看中了商机,大量番剧被引入国内市场
b站也是在那个加入了番剧的版权争夺,并最终拿下了《fate stay night》重制版的版权,网站的用户有了第一次的猛增,
很多人就是这时入坑的
至此,“番剧”这个被正式定义的名称,开始在国内普及
2014年,国内漫迷的热情前所未有,
MAD就是基于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产物
mad,即所谓的动画混剪,也是漫迷们对于自己喜爱的动画作品的“爱”的表达方式。不光是国内,来自日本本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mader相互交流,甚至出现了mad大赛这类线上、线下活动。
这股浪潮到来得很快,消逝得也很快
2019年,索尼宣布与中国达成动画合作企划,并且在中国国内设立法人。

有了法人,国内关于他们作品的一切侵权行为都将受到追究。
不得不说,盗版在国内的猖獗已经是“远近闻名”,令外国电影公司敬而远之。
最近,包括复联4在内的多部影片在中国提前上映也是片方防止中国过早地出现盗版资源、造成票房损失才做出的无奈之举。
打击侵权的力度越来越大,这理应是好事。但是mad这种本不带恶意的民间二次创作也成了被打击的对象。在大格局的变动下,政策是不长眼睛的。
如今一个mad往往会因为背景音乐或画面素材未经授权而被撤下。创作者的热情受到打击。
从曾经的几百万播放量到现在的可怜数千,从观众的百看不厌到厌倦乏味。这其中创作者们的担子也不轻,mad的类型同质化、质量低劣化也是导致它没落的元凶之一。
越是高速发展的环境,越要跟上步伐。虽然已经有些mader尝试着新类型的制作,虽然还有人坚持十年如一日。但是大量老mader的流失,加上如今观众的碎片式娱乐,这种小众文化很难再回到过去的辉煌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到底是那些坚持到现在的创作者走火入魔了,还是我们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了?
曾经的小圈自萌变成了大杂烩,以前的时光还会再有吗?
结语:
从每天蹲守在电视台前等待喜爱的动画播出,到每周捏着手机苦等番剧更新。同样的场景,它变得有点坏了,我们也长大了。但观众追寻快乐源泉的本质不会变,我们希望自己和他们永远是那个为了快乐而翻山越岭、不忘初心的小小少年吧!
我是冷月,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