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煤矿井下保护矿工的“秘密武器”
在煤矿开采工作中,保护矿工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数百米深的矿井之下,都有哪些“秘密武器”在保护矿工安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每个矿工都会携带一盏具有定位功能的矿灯。这种矿灯在通过矿井闸口时会进行识别和播报,这样无论他们在哪里,都能被精准定位,使得矿工在井下始终处于被“守护”的状态。

此外,在井口处还设有安检设备,能够对矿工进行检查。例如,如果发现有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设备会立即发出预警提醒。
在井下的巷道里,分布着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风量、温度等多项指标,并将监测情况上传至井上的调度室。

如果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超过最大安全限度,传感器会立即发出警报。此时,井上调度室会通过应急广播要求各个作业地点的矿工迅速向地面撤离。
在矿井下,各种智能化设备如同敏锐的眼睛,观察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当发现风险时,它们会立即发出预警,从而保护矿工的安全。

自2019年开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积极推动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将井下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收集的数据和影像与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相连,实现对井下作业风险状况的精准把握。
让我们为这些保护矿工的“秘密武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