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引入比亚迪,打破自己“进口禁区”神话!
最新报道:比亚迪于7月4日成立了日本分公司,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在日本成立100家经销商,将比亚迪的售后服务网络覆盖日本全国,不过根据预测,今年我国整车出口量极有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前几天7月21日,比亚迪日本子公司“比亚迪Japan”宣布,决定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锁定电动车领域,并从2023年1月开始导入新车,如今这也是一个计划,是基于战略而制定并实施的,比亚迪抢进汽车工业巨头的日本市场,后续表现如何有待市场考验。
在燃油车时代,日本是汽车工业的领头羊,熟知的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日本汽车品牌在各地市场的销售表现出色,所以日本是妥妥的“进口禁区”,说白了就是自家的东西那么优秀,也不至于去用别人家的同款产品。但在汽车全球化的今天,燃油时代即将过去,日本禁售燃油车是2030年。此次比亚迪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专攻电动车领域,让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已深入民心的日本品牌,在这种惯性思维下,比亚迪能否能适应。
如此重要阶段,比亚迪祭出三大法宝:分别是产品力、产品线、合理价格。同时还要感谢友商的数据,这点我等会再说。毋庸置疑,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爆发,除了市场的思维转变外,还有产品力的爆棚,海豹、海豚和元PLUS都是基于e平台3.0打造的,特别是海豹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也是完爆CTP技术的存在。丰富的产品线也是这次进入日本市场的亮点之一,有低趴运动轿跑车型海豹,有紧凑型SUV,主打运动风的元PLUS,也有更小巧可爱的海豚,因为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汽车是按照尺寸交税的,我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听说的。
21日官方宣布是在日本亮相三款车型,现在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售价,现如今日本的经济不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好,而且不同于比亚迪纯电大巴那样,这次的纯电乘用车是面向私人市场的,关键还是要看日本民众的接受程度,不过从特斯拉2021年在日本全年的销量增加到了5200辆,同比暴增174%的数据看来,比亚迪还是很有信心能在日本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的,后续只要是价格合理,日本消费者就有可能接受。
比亚迪从以前皮尺花冠的F3到今天,准备了17年之久,终于挂着比亚迪品牌,打进日本本土,而日本从不可一世到现在的能源格局大潮中引入比亚迪,这也对日本本土有很大帮助,稍有才气认为主要还是出于:成本、技术和需求的角度。
技术角度:
日本新能源技术很强,主要体现在油电混合技术上,这也是目前日系4S店说混动技术日系第一,却没有说明是油混还是电混,从中误导消费者,每一种技术都有优缺点,关键看你自己是否合适。而油混被丰田所掌握,但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日本的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先进,当然这也和日本国情有一定关系,资源相对匮乏,不想布局太多动力电池产业,而且日本当地是以小车居多,这也是纯电乘用车的蓝海市场。
成本角度: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以前在美国的帮助下,打通了日本任督二脉,资源采购后在日本本土制造生产后再出口全世界,而现如今,汽车工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亚迪的产品力爆发,并不是靠某次事件营销或一款产品的迭代就能成功的,主要还是比亚迪垂直整合的产业链是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三电技术还是被“卡脖子”的IGBT芯片在比亚迪这里都不成问题。日本本土企业中,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在新能源领域能与比亚迪掰掰手腕的车企。
需求角度:
中国是汽车大国,日本是汽车强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都是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直到电动车领域,才有所变化,中国也迎来了机会,也同时掀起了全世界的能源争夺战,就是看谁跑得快,谁的技术更领先。日本靠着老本走过能源格局变化的这几个年头,如今也到了关键节点,而比亚迪面对转型较慢的丰田、本田、日产还是拥有一定优势的,引入比亚迪的同时刺激日本国内汽车市场,也是,对双方来说都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