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身高管理观念,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对于身高,孩子很可能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没有过多关注,等意识到身高不足时,往往会因为年龄偏大、增长空间不足或者骨骺已经闭合,想再长高就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期了。因此,孩子身高的增长,不仅要依靠自身的生长发育,更需要家长的关注与帮助。
我们在日常接诊中发现:很多成年后身高偏矮的孩子,很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长错误观念和行为导致。本来可以长高的孩子,由于家长的疏忽,最终身高落伍,遗憾终生。这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01 注重当前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当前身高长到了多少,当前身高达不达标。他们给孩子测量身高后,若当前身高达标,便认为孩子今后的身高增长也会朝着正常的轨道发展,缺乏定期的跟踪和管理。
实际上:孩子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持续过程,身高是在持续生长、增高,还是不断减速、滞后,只有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跟踪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才能发现生长速率的偏离,仅凭一次数据无法概括全貌。
想让孩子长得高,家长应定期测量、评估孩子的身高,最少3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标准相对照,及时发现生长的偏离、迟缓,确保孩子身高增长速率的正常发展。
02 片面主张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坚信并遵循某个单一的信条。比如:补钙就能长高,多运动就能长高等,只注重影响身高的某一方面因素,忽略了其它因素对身高的影响,缺乏对身高影响因素的全面管理。
孩子的身高,受到后天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内分泌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想要让孩子长得更高,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
若只注重营养忽略了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失衡,引发肥胖或早发育;只注重运动不注重睡眠,易导致睡眠不足、运动过度,正常的生物钟被破坏,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对身高的增长、骨骼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想要让孩子长得更高,需要对影响身高的多种因素综合干预,仅靠自己在家进行生活上干预是比较单一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必要时需要借助专业医生的帮助。
03 坚持晚长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抱着二十三窜一窜、晚长长更高的观念,认为孩子现在不高,属于晚长,将来肯定能长高。殊不知盲目的等待,坚信晚长,最终会错失孩子长高的最佳时机。
一般情况下:
人的骨骺在14、15岁时候就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人的自然长高就停止了,只有极少数孩子确实属于“晚长,晚发育” 。
研究表明:
在100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最终贻误孩子!
当发现孩子身高低于标准身高时,一定要及时干预管理,最好是在青春前,因为青春期之前完成整个人体身高80%左右的增长幅度,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长2-4厘米!
专家解读
把孩子的身高管理起来,让孩子长得更高,不仅是孩子的期望,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努力纠正自己的观念,为孩子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孩子的长高潜力,千万不要做阻挡孩子长高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