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孤独

序:
实不相瞒,我以为,只有
内向者
可以忍受孤独。 虽然又要
自说自话
,但也仅当作记录时间,请赏脸前来的看官多多包涵。 孤独:
以我个人经验,
忍受孤独
可以持续惊人长度的一段时间,而一旦达到“临界点”,会陷入
严重的情绪低谷
,我自己是一刻钟到半小时,这时间不算长,却相当难熬,自己经历过的挫折犹如走马灯一般闪过脑海,各种负面的情绪,悔恨、遗憾,一股脑袭来,感觉自己似乎对不起整个世界,但又说不清这世界到底又给予了我何种关照,在迷茫的心绪中,无缘由地陷入
强烈的矛盾
之中。 在我30年的生涯里,这种“
突破临界
”只出现过2次。我可以自称是一个相当内向的人,没毛病吧。从小被认识的人称作“高冷男”,在下何德何能!实在是习惯于孤独,人多反而不自在。并非刻意为之,纯粹是天性如此。 b站历程:
30老油条,有什么资格对人说教?确实没有。在b站这个平台,靠着分享
对抗抑郁
的经验和心得,最高积累过将近300粉丝,讲道理,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为什么把文章都删了,理由我也想不起来了,大概是对以前废话连篇的自己的文笔不满意吧,也有可能是透露了不少自己的经历,多少有点不自在,毕竟我是一个
不屑于隐瞒
的人,而自曝太多又感觉失去自由,挺矛盾。说真的,我并不觉得那些废话能帮到他人多少,因此才在
凝练语言
方面下功夫,试图用更有逻辑性的文字来与人交流心得。 论自戕:
“这世界少了谁都一样转”,这句话是最简练的真理。那么
活着的理由
何在?其实非要说的话,理由很多。为了父母,为了兄弟姐妹,为了家族,为了朋友,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等等。(而我最后才理解的,是
为自己本身,以及理想
,需要活下去,甭管这理想大或小,被人尊重亦或嘲笑) 我也逐渐不能理解那些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尽管我自己也曾有过这一时期,总想着一了百了,“这就是我需要的
大解脱
”。然而正如尼采哲学所述:人类文明面临诸多困境,
上帝已死
,信仰崩塌,哲学困境,现代文明逐渐走进死胡同,压根找不到一个延续下去的方向和理由,世界逐渐从崩毁走向夷为平地,从烟消云散走向
虚无
,似乎一切终归于无。 而尼采的思想,实际上是对虚无的解决方案:
我是太阳
。即便不是,也要想办法成为太阳,燃烧放出光和热,在这虚无中照亮一片天,温暖一片地。那些半吊子学者嘲笑尼采,“神经病”“找性工作者为自己破处”“可悲的自恋狂”,实在是令人感到好笑而又无奈。 自杀倾向者,如何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己去探寻一下,你会发现很多。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避风港、安全岛
,如果深陷精神状况中,就必须学会一面隐藏弱点,一面向外突围,在动态中兼顾静养疗伤和“开疆拓土”——用自己双脚去探索世界,用自己耳目去见闻信息。如此一来,恢复“健康”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人生还有很多目标和任务,但走出上述第一步,是一切的前提。 随便总结一下:
人生其实可以是一场游戏,也可以是一场演戏,别把它看得那么绝对。落后的,可以跑一跑,追赶一下;也可以修炼一下魔法,来点瞬移;也可以搞一搞“伟大的科学”,开一扇虫洞之门,来波穿越;甚至可以系一根绳子在跟自己同样落后,但还有冲劲的人身上,让他拖着自己跑……方法有很多。唯独有一点大忌,那就是停止思考。“
哀莫大于心死
”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心死(即停止思考)之后,才会陷入万劫不复。但凡还有一点力量,把它用在
加强念力
上。 忘了补充:所谓念力,就是庄子所谓“逍遥游”,以心御物,随心所欲不逾矩。 最后来点别人总结过的旧知识:
理性是帆船,感性是风
,船再漂亮,没有风的鼓动,照样只能随波逐流。理性与程序化、逻辑、设计挂钩,感性与感知、想象力、创造力挂钩,不要把想象力当做一文不值,这是最大的误解。与理性完美配合的感性,价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