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易经》说:满招损,谦受益。天道总是厌恶盈满而爱好谦虚。
江阴的张畏岩有一年去参加乡试,揭榜后榜上无名,忍不住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刚好旁边有一位道人,笑着看张畏岩骂人,张看到道人在笑,又迁怒于他。道人说:“相公的文章一定写得不好。”
张畏岩更加愤怒道:“你都没有读过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的文章不好?”
道人回答:“我听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现在看到相公在这里高声叫骂,一定是心里积了一堆不平之气,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呢?”张畏岩听了,不由得不服,故而向这位道人讨教。
道人说:“考得中还是考不中,全在于命运,命里不该中的,就算你文章写得再好,还是没有用。你一定要做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畏岩说:“既然是命,又怎么能转变呢?”、
道人说:“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自己,只要尽力去做善事,广积阴德,什么福泽求不到呢?”
张畏岩说:“我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哪有什么钱去做善事。”
道人说:“善事和阴德,都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只要常常存有善心,就功德无量。比如谦虚,并不花费你的本钱,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反而去骂考官呢。”
从此以后,张畏岩一改从前浮躁的做派,每天行善,每天都在增加功德。后来,张畏岩考中举人。
1592年,进京时遇到了夏建所先生,看到他虚怀若谷,整个人散发出温和包容的光芒。我对友人说:“上天要使某个人发达,在还没有降福给他时,会先开启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旦开启,浮躁的人会变得沉稳,放肆的人会变得内敛。夏建所这样的温良恭敬,一定是上天启迪了他。”等到开榜,果然考中了。
从这些事看来,抬头三尺,定有神明。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福泽将会常常眷顾我们。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心胸狭窄,自己把福泽挡在门外。
古语说过:“有志于功名的人,一定会得到功名;有志于富贵者,一定会得到富贵。”人一旦有了坚定的志向,就像树木有了坚实的根基。立定志向后,就应该每一个念头都不忘谦虚,处处不忘给人方便,自然就会感动天地。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只是一时的性起,兴致来了就去追求;兴致散了又回到了原点。这就是所谓的福报是由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