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离别的故事:《殷其靁》会是夫妻重聚的团圆结局吗


本期话题
《诗经·召南》中的《殷其靁》是一篇结局充满悬疑的作品。一个满怀期盼的女人在春雷阵阵的时节想起自己远在他方的丈夫,喊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
明人《凌蒙初》所辑《言诗翼》一书评论说,古时候的朝廷兴起劳役,时间一般以春耕开始为限。为了不妨农事,春雷响起的时候也应该是丈夫回家的时候了。春雷响起真的会是夫妻团圆的讯号吗?
上期文章:
揭开《诗经》的神秘面纱,诞生之初它可能就是一首《大约在冬季》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召南·殷其靁》

就算我们同意《言诗翼》的观点,承认“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两句是起兴,那充其量也只能说明女主人翁此时是真的听到了春天的雷鸣。至于她的丈夫会不会在春耕开始前结束劳役,顺利回家则仍在未定之天。
可是,我们如果稍微修正一下《言诗翼》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是女主人翁的丈夫将在春雷响起的时候回家,而是她曾经一度相信,丈夫会在春雷响起的时候回家,那么这个改变将会让整首作品就将呈现出别样的情境。什么样的情境呢?
李商隐曾经写过一组《燕台四首》,其中之一为《春》。开篇的几句是这样的: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徧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燕台四首·春》
主人翁在烂漫的春光里四处寻觅,寻觅他心仪的爱情。从晨曦微露直找到日影西沉。终于,一个美丽的倩影出现了。她挽着高高的朝天髻,娴静地伫立在绯红的桃林之中。
正当主人翁的内心为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致而激动不已,女子的倩影却在瞬间破灭——惊醒的他望着残阳的余烬,方才醒悟过来,刚才的欣喜不过是南柯一梦。

如果《殷其靁》的那位女主人翁真像《言诗翼》所说,听到春雷阵阵,便笃定丈夫归期已近。那么“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也会是她的南柯一梦。
因为她一开始言之凿凿地说,丈夫就在“南山之阳”,尔后却又不断改口,揣测他或在“南山之侧”,或在“南山之下”。这些揣测足以证明她的丈夫一直没有回家。不但没有回家,女主人翁甚至无法准确知道他的行踪。
丈夫为什么没有回来?
《毛诗传》解释说是因为他远行从政。坦率地讲,我看不出《毛传》做出这个解释的依据何在。单从诗歌本身的描述看,我倒更倾向于推测,女主人翁的丈夫不是远行从政,而是远行从军。
《殷其靁》的三个乐章都不断提到“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关于“振振”二字的含义,《毛传》解释为品德信厚。可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已经指出,这个解释不但没有语源学上的相关依据,也无法在同时期的其它古籍文献中找到类似的语例以为左证。看起来,《毛传》的解释更像是望文生义。

“振”字的本义是展翅奋飞,引申之义则为威武(《国语·晋语二》曰“均服振振”,韦昭注:振振,威武也。)。“威武的君子啊,回来吧!回来吧!”如果我们把这看作是对旋师振旅的战士的呼唤,似乎不为不合。
要照这样想去,女主人翁的丈夫为何忽在“南山之阳”,忽在“南山之侧”,忽而又在“南山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小雅·采薇》)——紧张的战事导致军队东征西讨,行踪不定,根本顾不上往家里捎信。
在远方殷殷期盼的妻子除了祝祷丈夫振旅反斾,威武凯旋,还能做什么呢?
当然,“振”字从训诂上还可以做另外一种引申。振为奋翼。振振,就是群飞的样子。如《诗·鲁颂·有駜》“振振鹭”,“振振”便是鹭的群飞。群飞引申为众多之貌。
要照这样解释,“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意思应该是:当出征的队伍胜利归来之时,女主人翁期盼她的丈夫就在凯旋的人群当中。

参考文献:
孔颖达《毛诗正义》;
竹添光鸿《毛诗会笺》;
张洪海辑著《诗经汇评》。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