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国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宾夕法尼亚级

2020-03-06 17:09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为内华达级的改进型,主要变化为将炮塔全数换成三联装,使得14英寸主炮数量从内华达级的10门增加到12门。

该级舰共建造两艘: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那号(BB39)。首舰于1913年10月开工,1916年6月开始服役。二号舰于1914年3月开工,1916年10月服役。

宾夕法尼亚级结构图

船员:1358人

标准排水量:32440t(改装后34400t)

满载排水量:39224t(改装后40605t)

长/宽/吃水:185.3m×32.4m×10.2m

装甲:水线装甲337~200mm;隔舱325~200mm;炮塔正面450mm,侧面和后方225~125mm;司令塔400~350mm

武器装备:12门三联装356毫米/45倍径主炮;22座127毫米副炮(后期改装为16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40门40毫米高射炮,49门20毫米高射炮)

动力装置:主机输出功率31500马力(改造后35207马力)

水面续航力:19900海里/10节

最高航速:21节

宾夕法尼亚号

       1930年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改良防护,并加装水上飞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珍珠港袭击当日,宾夕法尼亚号正在珍珠港船坞中维修,所以没有受到日军鱼雷的攻击,但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几颗炸弹落在宾夕法尼亚号附近,在船坞中的卡森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两周之后,宾夕法尼亚号驶离珍珠港,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改装的内容包括安装新式雷达和加装高射炮等。由于速度和战略都已赶不上航空母舰,所以1942年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旧式战列舰组成的后备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

        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火力支援舰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作战。从1943年11月之后,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进行的所有两栖登陆作战,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或者作为火力支援舰,或者作为护航舰。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湾登陆,开始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担当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从莱特湾海战开始到以后的登陆硫磺岛和冲绳群岛作战,美舰队开始遭到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在冲绳岛登陆战中,宾夕法尼亚号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

    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美军反击之后的每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在整个二战中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战后次年退役,参加了十字路口行动。

亚利桑那号

      1918年11月,二号舰亚利桑那号运载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了巴黎和会。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派往太平洋舰队。

      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一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没了后主甲板,而后着起大火,黑红的烟柱窜到一千英尺的高空”,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沉没,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亚利桑那号被摧毁,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而后亚利桑那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舰只,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亚利桑那号因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1962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纪念馆。

坐沉珍珠港内的亚利桑那号


美国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宾夕法尼亚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