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盖亚奥特曼】根源破灭天使—佐格 设计篇

2021-03-25 21:30 作者:光焰-  | 我要投稿


化天使之资,行恶魔审判

佐格——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最终兵器,以最终boss的身份于《盖亚》最终章中出现。于“末世”中降临,为盖亚和阿古菇补充了能量,随后又戏剧般的击垮了两位战士,并利用电视直播将此昭告全世界,真正的“末世”再临!

既然佐格是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最终兵器,那么想要了解它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先去探究一下其所隶属的谜之存在——<根源性破灭招来体>。


根源性破灭招来体

在剧中,<根源性破灭招来体>是于1996年被“炼金之星”的光量子电脑所预测的“给地球和人类带来毁灭的存在”,作为贯穿了《盖亚》全剧的敌人,正体在剧中从未现身,只是一味遣出使者袭击地球,而所谓的<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一称呼也只是人类给予其的假名。

不过现实,在《盖亚》剧集的创作过程中,<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一形象早在企划书里面就已经初步确立了。加入企划工作的小中千昭在看了初企划案之后提出了一些要点,其中就包括了“前所未有的敌人存在的形式”这一提案。敌方角色最初有固定的名字,但小中认为固有名词不符意境,后修正为“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样传递某种信息、非确切名称的用语。在企划书关于【敌人角色】这一栏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时的敌方角色的设定已经非常接近成品中那种近在咫尺却又让人无法理解的神秘存在——<根源性破灭招来体>。同时,剧中关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预言在企划书中也已经基本定型了。

4.敌人角色
在本系列的大结局中,准备了与以地球为目标的<最大之敌>的高潮.大决战。同时,也希望整个地球被盯上的理由,能让一直热心观看的观众们感到惊讶。
但是,瞄准我们人类母亲般的大地—地球的,不仅仅是这个<最大之敌>。也许是宇宙的意识在起作用,这个地球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其他存在。他们和这个最大之敌是有着相同的目的呢,还是怀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而飞来的呢,又或者是这个<最大之敌>的先行者?!
《关于G U A R D(对根源破灭地球防卫联合)》
本作主人公高山我梦所属的组织是与国联联动的『GUARD(对根源破灭地球防卫联合)』特搜队『XIG』。在说明『GUARD』与『XIG』之前,我们先从『炼金之星』开始讲起。
1980年代世界各国受到预言将会诞生与以往人类截然不同的“新人类”,的确20世纪末与“天才”之名非常相衬——爱因斯坦智商等级的年轻科学家在世界上接连出现。其中年龄小得还只能被称为少年的他们结成名为『炼金之星(ALCHEMY STARS)』的泛世界规模网络,让各自的擅长领域得到复合,集结智慧不断进行各种开发·研究。于是电子工学小组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电脑,这台光量子电脑弹出了某个『预言』
『一个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灭亡的危机将会在不久后袭来!』
他们终于渐渐领悟自己带有『某个使命』。难道自己不就是为了对抗袭击地球与人类面临的危机,作为防卫系统被地球授予人类最高级的智慧的吗——?
他们立刻向国联倡导设计对破灭防卫机构,打算建造汇集他们科学精粹的物理防卫系统。
就这样设立的国际防卫组织,那就是……『对根源破灭地球防卫联合(Geocentric Universal Alliance against the Radical Destruction)』。略称『地球防卫联合』或者是『GUARD』。
本部设于纽约,世界各地设立有支部与各种各样的机关。但以防这种可以说是过剩般的防御态势受人怀疑,这些都在暗中动工。直到「那一天(第一集)」到来……。
《地球是奥特之星》
贯穿《盖亚》整体的“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概念,小中作为系列构成,也是创作者,却连制作团队都没有明确其定义。
小中:“将来袭的东西分成几个系列,这是我加入之前就已经确定的事情。每个系列都有各自的boss,还有最终boss这样的粗略的构成。我觉得把那些东西说破,或者说太过于明确的话就会显得矮小化。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起源,但那是事情发生的要因。所以我不得不把它变成非常抽象的概念”
小中对编剧们说请不要再用“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进行侵略”的外星人了。”

但是,尽管确定了不去讲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目的以及形象,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限制了各个脚本家的思维,相反,小中千昭鼓励每个脚本家发挥自己的想法来描绘<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种不多加限制,发散的创作氛围才使得剧作中的<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能如此的多样化并具有魅力。

《地球是奥特之星》
小中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不能单一的决定下来”敌人的形象,破灭招来体的头目角色也没有明确。
小中:[吉田伸和长谷川圭一先生抱着很有可能是“未来的地球人”这样的想法,武上纯希先生则有着更具有科幻色彩,更加高纬的一些存在的想法。而我则是‘全都可以’(笑)。我觉得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粉饰起来。因为编剧们都是很优秀的,每当我提出“往这个方向前进吧”,他们就会一同往那个方向前进。]
武上纯希的剧本《宇宙怪兽大进击》中,说明了迄今为止战斗过的像戈布一样的宇宙怪兽也只是被虫洞带到了地球而且。是出于动物的本能,为了确保自己的领地而暴走
小中:[武上先生,我觉得你帮到了我(笑)。那也是一种说法。我意识到宇宙怪兽是专门用于战斗的生物。这也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真相不得而知。]
即便如此,〈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个词,听起来还是很有魅力的。

由此可见,尽管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定义是不明确的,但是其在《盖亚》之中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且各具魅力的。不同的编剧怀抱着不同的想法,从各自的角度去试着阐述并描绘出这个迷之存在,才铸就了如此富有魅力和神秘感的敌人。

但,不论是小中所认为的极具包容性的存在,又或者是长谷川所认为的“未来人类”本身。有一点都毫无疑问,<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目标是人类乃至是整个地球,它们在暗处观察着人类,并一次又一次派遣使者来袭,意图消灭属于地球的“光”,对于我们来说,它们象征的是毁灭。引用一段特别编集中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定义:

《盖亚奥特曼.特别编集》
根源性破灭招来体
在宇宙的某个地方观察人类,希望人类灭亡的存在,希望根源性毁灭人类——光量子计算机称其为[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然后,由这种“恶意”对人类展开的攻击开始了。那就是将怪兽作为恐怖的象征。

天使降临

死神被消灭了,但更可怕的东西开始笼罩地球。那就是无数奇怪的蝗虫。连阳光都被遮蔽的光景,简直就是启示录的世界。人类会被不断增加的蝗虫所驱逐吗?

人们所见的鱼人,这便是人类的末路吗?人类将永远地徘徊在死亡的世界里,连同我们的大地之母-地球一起覆灭,这就是破灭招来体所希冀的…

然而,真正的末世尚未来临,两大奥特战士与这些可怕的生物展开了殊死搏斗。千钧一发之际,黑云遮蔽的空中一束耀眼的光束出现,瞬间就消灭了横在两大奥特战士面前的凯撒德比西,伴随着光芒一同出现的,是有着救世主般天使的身影,圣洁而又美丽。这,便是最终也是最强的破灭使者——根源破灭天使-佐格。

 

其实如果要讲清楚<根源破灭招来体>,就上面简短的介绍就不够的,但是想要讲清楚的话,恐怕再来好几段也说不清楚,倒是有些喧宾夺主了。现在我们再把目光往前调一点点,回到最终三部曲脚本编写之前,随着作品接近尾声,作为系构的小中先生初步决定将49~51话的最终三集做成连续剧情,由吉田伸和小中讨论后完成第49话的剧本。而小中将第50话的脚本故事草拟一些后就交给了已经完成了46集脚本工作的长谷川,并由其完善故事情节,最后交还给小中并由小中重组完成。而第51话则是小中本人执笔独立完成的。有一点要特别提及一下,在最初的脚本安排中,《盖亚》是决定要在第50话完结的,但由于多方面的考虑,才决定重新编排第51话的场景。

既然确定了要开启最终章的故事,那么关于最终敌人的设计自然也不能落下。对此,三位脚本家以小中千昭为中心,开始构思。最后,小中提出了一个建议——<天使降临>。

关于<天使降临>,《盖亚》小中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早在平成《魔斯拉》的剧本创作之时,小中千昭就提出了这个建议(只不过并没有得到施行233)。不过小中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先后在自己作为系构的《盖亚奥特曼》和《女恶魔人》之中实行了这一构想——【以天使的姿态降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

 


《地球是奥特之星》
据说加美拉是亚特兰蒂斯文明制造的生物武器,平成加美拉的完成作品中使用的设定沿袭了小中方案。现在回想起来,这可以说是“迪迦”的源流。另外,作为平成摩斯拉提出的方案是“天使降临”。
注.在小中分别作为系列构成的《盖亚奥特曼》《女恶魔人》中,在系列全体的最后时刻天使降临。但是,那并不是救世主,而是折磨主人公,意图践踏主人公的最后的强敌。

上面提到过了,天使第一形态的大多数表现都是出自长谷川和小中之手,而小中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本身是不愿意去说清的,在上面也提到了作为系构,小中千昭认为绝对不能给<根源性破灭招来体>下过于明确的定义。那么另一位主要脚本家长谷川圭一又是怎么看待<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呢?

上面提到了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在小中千昭的眼里,长谷川的想法是“极有可能是未来的人类”。其实长谷川真实的想法不仅限于此,在长谷川眼中,<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存在要更为的虚幻。

在得知了小中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要求之后,长谷川首先明确了破灭招来体的概念是模糊的这一要素。要如何表现这种模糊感呢?长谷川圭一给出的的解答是——[从人类的角度去仰望这些存在]。将自己放在《盖亚》世界中地球人的角度去看待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试着从这个角度开始思考问题,由此来完成剧本的创作。

同时长谷川圭一注意到了主角是一个有着量子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少年,由此联想到了量子物理学这一种围绕于我们四周却又难以理解的存在,同时他也将这种概念衍生到了自己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理解上。“似懂非懂却又近在咫尺的可怕存在”——这就是长谷川圭一面对<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

 

《地球是奥特之星》
〈毁灭招来体〉就是现世本身
长谷川:所以我想把焦点放在人身上。
人类使用的地底贯通弹就是这个意义上的隐喻。什么程度是专守防卫,什么程度是侵略。
正因为〈毁灭招来体〉这个东西是模糊的,所以目光聚焦在了人类方面。作为完美的恶,应该不可能会统治者突然出现,然后每周都要说“你去吧”这种的事情。
切通: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方法了。
长谷川:这是有意义且绝对的存在。《迪迦》和《戴拿》之中也有这样的要素,超古代文明和斯菲亚也是这样的,不过世界观比较丰富多样,也有字宙人不断进攻。
企划书上只写着“根源性破灭招来体”。不会出现会说出自己目的的外星人,在制定最低限度的限制的基础上,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破灭招来体的像。
在《迪迦》的时候,就有“奥特曼到底是什么呢?”这种摸索答案的感觉,以地球人的视角来看,〈破灭招来体〉这种来袭的敌人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每个作者一边思考一边实行的方法。
我觉得如果完全没有交集,剧作上就会很难受,所以我觉得在《破灭招来体》中,有探索人心的课报活动性的部分也不错,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最初的三篇。
长谷川:《盖亚》的主角是一个拥有量子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少年,我觉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于是我开始研究量子物理学。
所谓的波动生命,是形成人体的微观粒子,不符合牛顿物理学的量子物理学的世界。不仅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更何况构成了人类,是用以往的常识无法理解的东西同居的状态。
包括电波问题和电磁波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我们身边也有被逆向利用的情况,让人无法理解。我想,要是能变成似懂非懂却又近在咫尺的可怕存在就好了。这是我对<毁灭招来体>的看法。

随着剧集的不断推进,长谷川对于自己所定义的<根源性破灭招来体>这种“似懂非懂却又近在咫尺的可怕存在”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他不在局限于将<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用于统称可见的“怪物”存在,而是一种更为直接,更贴近本源导致人类趋向灭亡的要因,那便是存在于人类自身内部的“负面”。

不单单是长谷川,包括小中在内的诸多脚本家们也都逐渐趋向于这种想法,破灭的根源不仅仅来自于外部,更多的是源自地球,或者说源自人类本身。——观众一开始认为,所谓的〈根源性的破减招来体〉就是每次来袭的各种各样怪兽的总称。其实不然,例如人类之间的误解,人类被引导与怪兽战斗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些事情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似乎就是其本身。即,我梦所要直面现实的矛盾就是所谓的〈根源性破灭招来体〉是这些危机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地球是奥特之星》
长谷川:最后,〈破灭招来体〉利用的是意识,就像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的共同意识和共同波动一样——这和波动生命体的“波动”又不一样。当人们集体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出现眼睛看不见的妖怪,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东西。例如,通过媒体对某个人进行抨击时的恶作剧。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是无害的,但一旦聚集在一起,就会出现强大的妖怪。它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全部嵌入了人类的体内。
结果就是,破灭招来体是人类自身的复制品。调查人类,将人类的意识体作为攻击方法来利用,也就是说,人性中原本内在的负面部分ー暴力性或破坏性就是这样的吧。

而随着进一步的思考,长谷川对于<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形象提出了一个字-【美】。他认为越是接近<根源性破灭招来体>的神秘存在,就会愈加的美,美丽的外表就是对于这种模糊不清却又近在咫尺的存在最好的诠释。所以对于<天使降临>这一提案,那长谷川肯定是双手双脚赞成啊(不过最后又被小中决定改成了传统的怪兽形象233)

既然大家都对最终boss的<天使降临>没有意见,那么皮套的设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负责皮套设计的丸山浩老师在收到了委托的内容之后,脑子马上就想到了石森章太郎老师笔下的黑目的女性,并由此画了初稿A,比较可惜的就是没有找到石森章太郎老师所画的黑目女性。

初稿A


 

不过这幅图里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关注到,佐格的眼睛的部分是完全空白的,想必这个地方就是受到了黑目女的影响。同时,从额头中央向上延伸了几条曲线蜿蜒向上展开然后在头顶像是披散着垂下来一样,做出了类似于“头发”的感觉。

眼睛下方两条宛若泪痕般的花纹平添了几分柔和感,这个设计后来被卡密拉沿用了,同时身躯的下方没有露出足部,而是用纯白的长裙遮掩过去,突出天使般的圣洁感。这个时候的设想是,背后的羽翼是作为实体连接在皮套上面的,长裙配合羽翼的设计让人第一眼就想到了西方宗教神话中的守护天使。很明显,和后来的设计相比,佐格初稿A的整体形象是比较对称的,同时也更为注重作为<天使>方面的圣洁感。

顺带一提,其实佐格初稿A的形象才是最符合小中千昭心目中<天使降临>的模样,下面拿一张同样是小中千昭作为系构的作品-《女恶魔人》之中<天使降临>的模样,各位自行对比一下。

 


在初稿A的基础上,丸山浩老师根据佐格是<伪装成天使的恶魔>的印象,修改了部分部位后设计出了下面的<佐格初稿B>。

初稿B

 

其实初稿B各方面都已经很接近决定搞,最明显的变动就是比起初稿A,着色的地方多了很多。抛弃了A稿从额头由蜿蜒曲线垂髫而下的头发设计,改成了不对成的头饰,眼睛也完全涂黑,同时在额头部位加了一个黑点用以点缀。原先类似泪痕般的花纹也改成了在左眼上方加一块阴影,右眼下方加一块阴影,不细看的话,甚至有种两道阴影连接在一起的错觉,像是一道自左向右的面部伤疤,少了A稿里的柔顺感,多了一丝狠厉,尤其从侧面看的时候,给人一种相当诡异邪魅的感觉。

还有一处相当明显的变换就是羽翼,初稿A的羽翼非常贴近传说中的天使之翼,而初稿B之中,原先沿着柔和弧度向下的羽翼被改成了以张扬的角度向上展开,同时“羽翼中的羽毛“也被改成了类似于匕首的样子,嵌入了两端羽翼的根部,彰显攻击性。

由于在形象讨论的时候,小中千昭提出了“要让佐格表现出站在那里就让人束手无策的恐怖感”,所以决定了佐格皮套没有过于剧烈的动作要求,以此为前提,丸山浩老师在身体部份,设计了相当纤细的造型物,在胸前和腹部也都设计了装饰物。同时丸山浩老师将原先纯白的长裙有意的将其部分着黑处理,颈部以及手臂朝向身体内部的一侧也全部着黑,在体现天使本身的典雅和圣洁的同时也增添了一抹邪异感,给我一种把恶魔的本体藏匿在了用天使的身姿加以粉饰的外表之下的感觉。

而以初稿B在修改之后,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最终成功——佐格决定稿了

佐格决定稿

 

大体上可以看出,和初稿相比B,决定搞的变动并没有A-B那么大,头部和身体部分的装饰物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躯干上半部位的花纹也近乎没改动。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幅图的对比。

咋一看确实变动不大,不过丸山浩老师还是做了不少的调整的。最明显的就是初稿B两边的头饰调换了位置,较大的头饰移到了右边,细看右边脑袋的顶部,丸山浩老师特地营造了高低差,以此来体现到“层次感”,使得这个部位的设计不会显得太过空洞。然后就是初稿B面部眼部上下的阴影被调整,有着较大头饰的右眼处放弃了涂黑的处理,同时,右侧的装饰物也有改变,相比于初稿B原先在尾部比较尖锐化的处理,决定稿之中的装饰物尾部有了更大的弧度,整体性更强。我试着在下面这幅图圈出了变动的位置

(这里初稿B的头部被我镜像了一下,所以初稿B是左视图,决定稿则是右视图)

 

从左视图可以看到,在佐格的后脑的部分有一个和颈部并不相连撑起的部位,没错,这里又把“发“的想法重新用上了,同时将左侧的三根触角状的部件中间的一根着黑处理,顺着“头发”向下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纹,同时颈部以及触角部分的黑色区域向前延伸一段,在左眼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一块阴影区域,就成了我们在正脸看到的那种感觉。

 

在躯干部位,保留了纤细的装饰物的想法,重新着重设计了胸部和腹部的装饰物(剧中可以看到这里的装饰物并不是稿中的白色,而是更贴近于银色)。原本围在臀部的装饰物由于过于繁琐被放弃,同时,原本在初稿B中全部着黑处理的手臂内侧也全部改回了纯白的设计,在裙摆部位,初稿B的设想是抛开裙摆的想法,呈一定弧度黑白相间遮掩至足部,但是在决定稿中,还是决定用初稿A那种带着纯白裙摆的样式,同时中间从臀部包至腿部的部位则为了区分,全部用了黑色处理

PS:(实际皮套的时候其实只是淡淡的暗色,比起画稿上的黑色,视觉观感上要更接近于银色)。

 

就此,佐格第一形态的形象设计彻底完成。比较有趣的是,在佐格第一形态的皮套制作过程中,丸山浩老师还特地跑去现场参与(不愧是全才)

(不过剧中特效光打在身上根本看不出皮套上暗色和纯白的区别233)

 

除了皮套设计之外,丸山浩老师还亲自设计了<天使降临>的场景。本来这部分的场景设计是由美术部以及特技监督一方负责的,并没有委托丸山浩老师,不过丸山浩老师直接画了一整套出场时的场景设计,连同皮套设计图一起上交,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最后也全部被剧组用到了正剧之中(毕竟可以省事谁又想费力呢)

 

设计篇完结,接下来是表现篇,大家翻页吧

【盖亚奥特曼】根源破灭天使—佐格 设计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