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别话(二十八):雇一个设计师,成为一个设计师,或学会像设计师那样思考

2019-07-05 16:24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今年寒假回家同去年一样,坐了同一辆大巴,走的同样的路线,感受却有所不同。

记得去年也是坐这辆车经过同样一个路段,那条路还在修路和修挡土墙,今年回来再次路过的时候,这条道却是泥泞不堪,一公里不到的路程硬是开了个十来分钟。

心里不禁一阵感慨,恰好又看到了路旁几处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的垃圾处理池,坐在车尾的我隔着窗户似乎也闻到了一股莫名的臭味,顿觉唏嘘不已。                                          

沿途设置的“客运招呼站”俨然成了一种摆设,雨棚下的那一排坐凳被路边飞驰而过的车子溅满了脏泥水,心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

之前在《一席》上看过一场名为“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的演讲,演讲者是浙大一名研究心理与行为科学的教授,他的演说观点基本上是站心理学角度进行展开的。

似乎我们的现实生中看到的那些反人类的设计全部归因于设计本身或者设计师,站在他的角度思考,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论点。

但是真的就仅仅是设计本身那么简单吗,我认为不,评论区也有不少高人发表了真知灼见。

就我目前的认知来看,我想站在设计师或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可以略谈一二拙见。建筑界有一本众所周知的著作,即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其书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实用、坚固、美观”也被建筑界奉为圭臬。

我想撇开别的什么高大新奇思想不说,就连没有学过建筑相关知识的普通人如果被问到对于某个建筑物体的感受时,最容易想到的应该就是这三个特点了吧。

作为设计师或者建筑师让被设计的物体环保实用、安全舒适且有效率,并且美观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要求。但是,往往这个普通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达到。

因为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建筑师在金钱利益面前大谈情怀似乎有点捉襟见肘。

现实生活中,真正被设计的东西其实至占了很少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建造或设计的东西真正成为设计品,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应该有这三种选择:雇一个设计师,成为一个设计师,或学会像设计师那样思考。

自己成为不了设计师当然可以雇佣被人为你来设计,但这个选择并适用于每个人。

作为设计类行业的从业人员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不大容易,这或许是个体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况且对于“合格”的设计师的定义是用一套什么机制去评定的呢?是获得了不少奖项?还是建造设计了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好像业界也没有一套十分完美的评定机制。

相比之下,最后一个选择“学会像设计师那样思考”性价比会更高。

这首先需要我们对设计和建造有个基本的了解,就拿最基本的建房子来说,打好基地是第一步,然后才有后面的高楼大厦等等。

像上面那张我在车上拍到的这个招呼站的照片,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物体,但可以看出来根本有没有花心思。我猜测这样的招呼站根本就没有被设计过或提供可参考的模板供制作商制作,完全是通过制作者的经验临场发挥罢了。

美观就不用说了,就这么一块薄薄的牌子矗在那里,显得生硬不已。使用价值也大打折扣,也不能说它没有用,毕竟这是一个站点,有提供信息指示的作用。但是它既不遮风又不避雨,坐凳脏兮兮的不能坐,顶多夏天的时候遮个阳。

往往我们在规划层面做出了看似合理的规划,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我们的所作的规划是否能够落到实处,或者说最后落到实处的东西又是否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和使用体验。这便是我对规划行业最头痛的一点之所在。

当然还有,也是最后一点感想,设计师固然有错这无可厚非,但甲方应该也有不可推脱的干系。

2019.1.22 子时 收笔



 


设计别话(二十八):雇一个设计师,成为一个设计师,或学会像设计师那样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