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0年代国军最理想的轻机枪-哈奇开斯M1922

2018-12-29 17:05 作者:伦敦上空的喷火  | 我要投稿

说起民国时代的轻机枪肯定第一时间就能想到无比经典捷克式ZB26,戴着德式钢盔使用捷克式机枪也成了现代影视剧中国军精锐部队的经典形象。

德式钢盔和捷克机枪的经典抗战国军形象



经典的捷克式机枪已成为抗战和民国时期一个文化符号


   但历史曾经有一款名不见经传甚至在其研发国都不被采用的枪曾经在国军兵工署组织的轻机枪比武中击败捷克式并计划成为装备全军的制式轻机枪,该枪就是哈乞开司M1922.

  清朝末年麦德森轻重两用机枪就传入中国,到一战结束后国内的军阀更是大量购入欧洲的剩余的轻机枪以补充步兵火力,英制的刘易斯 德制的MG08/15 比利时的勃朗宁,,,,,各国各型号的轻机枪充斥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

麦德森是第一款进入中国的轻机枪,当时称为轻重两用机枪。


国民政府入主南京后面对当时全军装备混乱繁杂的情况多次研究兵器制式的问题,并与1932在军事委员兵工署的主导 下年召开了兵器制式化会议,对陆军兵器的制式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对于步兵分队火力支柱的轻机枪兵工署更是重点关注。当时备选讨论的轻机枪共有四款分别是:

捷克式ZB26

瑞士启拉里轻机枪

启拉里在128抗战中曾经大量装备中国军队



19路军战士手中的启拉里轻机枪


英国维克斯轻机枪 Vickers-Berthier light machine-guns

该枪被布伦击败未能成为英军制式轻机枪,和哈乞开司同病相怜


哈乞开司M1922

本文的主角


以上四款枪都是30年代较为新锐的机枪(考略到要配合国内最常用的79步机枪弹 意大利和日本6.5口径机枪不方便扩膛故并未入选),其中捷克式和启拉里都已经在国内广泛装备。

四款枪的基本诸元

四款枪的基本诸元


兵工署对这四款进行大量实验比较,最终选定了法制哈乞开司M1922做为国军制式化轻机枪。

理由如下:

(1)该枪结构坚固,沙尘不易侵入,适合华北战场环境需求(和38式步枪的加装防尘盖的需求一样);

(2)该枪是四款枪中后坐力最小的,更容易命中;

哈乞开司在后坐力比较中遥遥领先


(3)射速适中,兵工署认为轻机枪射速过高会浪费弹药缩短枪管寿命,哈乞开司理论射速320发每分,实际射速90发每分,在合理射速的情况下哈乞开司的连续射击是四款枪中最长;

使用弹板的哈乞开司射速是最慢的



哈乞开司在合理射速下的射击时最长,适合长时间作战。



(4)精度最高,在四款机枪的50米射击实验中哈乞开司的命中散布最低为16.5*24,比以精度著称的捷克式更为优秀 捷克的成绩为31*26;

精度 方面 哈乞开司占优明显


(5)对于子弹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公差较大的弹药进行射击,这点对军工生产技术落后的中国军队而言很重要,捷克式在实验中就因为不合规的子弹导致 无法自动射击;

PS会议上还有人提名过MG30通用机枪(mg34的前代型号),就是因为对弹药的精度要求高被否决了。

国军实验的mg30 苏罗通机枪

1932年的兵器制式化会议上虽然最终确定了法制哈乞开司M1922为制式轻机枪,但在进口数量方面却一直 未能超过捷克式,直到抗战爆发 进口的数量也不过4000千余挺,35年的兵工署年度报告中捷克式取代哈乞开司成为了国军的制式机枪,此后哈乞开司依然在国军中大量使用,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但随着二战爆发和法国的迅速落败导致进口断绝,该枪也逐渐消耗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

PS:在39年日军占领海南岛严重威胁到法属越南后,中法政府曾展开过签订军事协议的接触,法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适当的时候甚至会派军舰阻碍日军在北部湾的行动,国军则协助拱卫越南,如果该项协议落实 哈乞开司机枪或许还能在国军中重放异彩,但一切随着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落败成为了泡影;


哈乞开司m1922未能取得法军的订单




击败哈奇开斯成为一战后法军新一代轻机枪的沙捷里拉 Fusil Mitrailleur modèles 1924



图中两挺即为上了弹板的M1922



使用M1922对空射击的国军













30年代国军最理想的轻机枪-哈奇开斯M192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