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二战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战斗侦察战术
本文内容来自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56号:二战战斗侦查战术-World War II Combat Reconnaissance Tactic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 绘图Peter Denni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侦查工具

除了武器和通信设备,侦察部队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装备,但有两种工具很重要:罗盘和双筒望远镜。侦察兵们需要罗盘这样相对简单的测向设备对目标进行导航和定位并准确报告目标位置。两项基础技术分别是“交叉定位”和“后方交会定位”。交叉定位的方法是先找到一个可以通过地图上的一个已知点(比如一个路口)推导出的点,然后测量两点间的方位角度并在地图上绘制它们之间的方位线,然后测量第二个已知点(比如一座谷仓)与敌人位置之间的方位角,然后再次在地图上绘制这条方位线,于是两条方位线的交叉点即为敌人阵地所处的位置;最后就可以将这一交叉点对应在地图上的网格坐标上报或呼叫炮兵进行打击。在侦察兵无法确定自身位置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后方交会定位,首先他可以通过在地图上绘制从他的位置到一个物体(例如山顶)之间的方位角,然后绘制他与另一个可识别的点(如教堂的尖塔)之间的方位角。地图上画的这两条方位线的交点就是他自己所在的位置。
步兵使用的罗盘有两种基本类型: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携带的手持罗盘,另外一种是类似于手表那样带有表带的腕表式罗盘。罗盘的刻度基于三种角度测量体系:角度(一圈360度)、密耳度(一整圈6400度,也就是1个角度等于17.777个密耳度)和俄制密耳度(一圈4000度,也就是1个角度等于16.666个俄制密耳度)。腕表式罗盘只适用于测量大概的方位角,而大多数手持式罗盘都有一个上翻的照准装置从而保证更精确地测向。
A1:美国的透镜磁罗盘,带有常规导航角刻度和火炮定位修正密耳(mils)刻度。
A2:英国的Mk III型棱镜行军罗盘,只有角刻度。
A3:苏联的腕表式罗盘,采用俄制密耳刻度。
A4:德国的行军罗盘,采用密耳刻度。所有角刻度的数字标识都去掉了最后一个0,所有的密耳刻度数字标识都去掉了最后两个0。
A5:日本的采用密耳刻度的棱镜罗盘。
A6:日本的设计非常简单的腕表罗盘,带有密集看不清的密耳刻度。
A7:美国陆军的6x30倍M13型双筒望远镜。
A8: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美国海军的7x50倍Mk1 M2型双筒望远镜。
A9:美国的采用M15型三脚架的20倍M49型观测望远镜。14.5英寸(约37厘米)长的望远镜镜头是一种轻便且功能强大的观测工具。
A10:英国的5倍2号Mk II型双筒望远镜。
A11:苏联的6倍B-1型双筒望远镜。
A12:苏联的4倍TR型侦查潜望镜。14.5英寸(约37厘米)长的潜望镜管可以使侦察兵从墙头或灌木丛顶端进行窥视,如果水平放置,则可以在树后或墙角进行观察。
A13:德国的6x30倍标准双筒望远镜(Einheits-Doppelfernrohr)。
A14:日本的带有胸带和可调节背带的10倍双筒潜望镜。

B:巡逻路线规划
派出巡逻队并不是让他们简单而漫无目的地闲逛,他们被分配到了任务、具体计划、路线以及目标。建立一个已知的出发点是必须的,这将成为路线规划的参照点。根据任务会指定一条路线,它可能经过敌人活动的地区,或者避免经过这样的地区。上级指挥部必须知道巡逻队的行进路线以便提供火力支援,或者防止友军或其他巡逻队的闯入。回程路线(图中没有显示)同样重要,如果有可能,它将不同于出发时的路线,但同样能把巡逻队带回到出发点(1),以防止搞错人员身份。图中可以设置检查点(2)以便对巡逻行动提供帮助;出于同样的原因,火炮、迫击炮(3)或机关枪的射击轨迹也可能在做预先的巡逻计划时根据特定的地形规划在方案中。
图中我们展示了毗邻个团之间的巡逻活动。来自某营B连的I巡逻队正在侦察一座小山(5)以确定它是否被敌人占领;他们将从多个位置对小山进行观察。来自A连的II巡逻队需要建立一个短期观测所(6)用来指挥炮兵攻击敌人的补给线(7)。来自E连的III巡逻队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他们会在(8)处向一处已知的敌军之地定时进行机枪射击;之后则设立埋伏点(9)希望能以此围歼敌军的巡逻队。来自F连的IV巡逻队执行保障地方安全的巡逻任务,该地区发现之前受到敌军巡逻队的侦查。
图例说明(自上而下):

巡逻线路;友军阵地;敌军阵地;火炮弹着点;机枪射击轨迹;机枪火力。
C:战斗警戒和安全巡逻

所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停止行进(比如在晚间的一次行进后)或处于防御时,都会采取设置“多层的”岗哨或警戒点的战术。建立防线后,各部队要自行负责自己的安全。本图中,一个连的各个排各自建立了阵地(1)。每个排都设立了一个小岗哨或是情报岗,通常每个岗哨里有两到四个人,他们距离排的主阵地很近,通常很少超过100码(约91米),并且是在能够提供隐蔽的地形上(2)。这个连还在较远处部署了1-3个外围哨(3),它们通常在1000码(约914米)之内,但有时距离会超过1英里(约1600米),他们的视野将覆盖进出部队防区的所有道路。外围哨的士兵通常来自连支援排(4)的一个班,并可以得到机枪、轻型反坦克炮或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增援。一个班规模的安全巡逻队(5)则来自先导排,当然也可能来自于营的预备连(6),他们被派到安全警戒线之外,不仅是为了侦查并报告有可能出现的敌情,也可以让敌人的巡逻队(7)陷入困境。由预备连或着团/旅所属预备营担负的更大规模的战斗巡逻任务是以排为单位的,他们的机动范围更大。团/旅所属侦察部队以及师属侦察单位的附属部队(8)因为自身所具备的机动性布置的范围还要大。
D:四轮驱动车辆的机动
250公斤重量的四轮驱动车辆——也就是“吉普”——以其机动性而闻名,并被美国、英国、英联邦国家和其他许多盟国的军队广泛使用。图中表现的是1945年2月,美国陆军第29步兵师第115步兵团某连连部所属“情报和侦查”排正在侦查前往莱茵兰的通路。他们所驾驶的吉普车都已经拆掉了挡风玻璃,并且都在前保险杠上安装了垂直的上方带度角的“防斩首”铁棍,它们更多的是为了拉倒电话线或输电线杆而非切断故意悬挂在路中央的电线。两辆吉普车中的一辆已经安装上了装甲板,同时两辆车都装备了点30口径的M1919A4型机枪。前面那辆车上,机枪安装在M48型仪表盘支架上;在后面那辆车上,机枪则安装在M31型底座支架上。由于怀疑在侧翼山坡上出现了敌人,士兵们已经部分下车并处于射击阵位了。
E:英国的轻型装甲车侦查
师级以下的侦察单位很少使用轻型装甲战斗车辆,但英国的步兵营却包括一个指定于该营支援连的运输排。运输排装备13辆履带式运输车,其中排部拥有一辆,其他四个班则每个班装备3辆。这支多功能的部队可以执行种类广泛的任务,其中包括了建立机动前哨、保障侧翼安全和侦察等等。这种4.5吨重外形低矮尺寸紧凑的车辆是很有价值的,即便它的4-10毫米厚的装甲只能对付轻武器的射击和炮弹的碎片。由于没有顶部保护,手榴弹,炸弹的空中爆炸或从高处地点的伏击都对其构成了威胁。不过,如果这个排投入战斗的话,它是拥有相当强大的火力的,这包括了13挺点303口径的布伦式机枪、4件反坦克武器(直到1943年,他们使用的还是0.55英寸(约14毫米)口径的博伊斯式反坦克步枪,之后他们装备的是PIAT型“反坦克武器发射器”)和4门2英寸(约50毫米)口径迫击炮。车辆乘员包括了一名士官和两名列兵,此外还要加上一名司机兼机械师,他们都携带了步枪。到1944年时,他们使用的是李恩菲尔德4号MkI型步枪。

本图表现了诺曼底之战胜利后的1944年8月,在法国北部的某地,英国第3步兵师的一支由三辆履带式运输车所组成的班中,中士班长正在向一名副排长做简报,而装备9毫米口径斯特恩冲锋枪的后者骑着一辆诺顿WD16H型摩托车,这是指定供排部使用的三辆摩托车中的其中一辆,而同时,排部还会配备一辆履带式输送车和2辆15 cwt型卡车。履带挡泥板上标记出了第3师的标记以及红色背景的数字57(红色背景代表该师最老的旅——第8步兵旅;白色的57字样代表该旅所属的一支新的营,它来自第1南兰开夏团)。另外图中的另外两辆运输车各由一名下士指挥。
F:德国的自行车侦查

德国的标准自行车是Truppenfahrrad(军用自行车) 38型;其他多种民用型号也在使用,比如奥地利的Waffenschmied工厂生产的Waffenrad自行车。许多自行车都被漆成了黑色而非陆军用的深野地灰色。自行车的标准配置包括了手闸、带闪灭罩的头灯、车铃、打气筒、一个装工具和备用零件的矩形锡盒以及一个装骑手个人装备的后置货物架;机枪三脚架、5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或弹药箱也可以装在上面。
本图表现了夏日俄罗斯的一座村庄边缘的林木线上,一支德军巡逻队遭到了攻击,他们正寻找掩体以进行还击。这个巡逻班的班长用26毫米口径的“战斗手枪”(Kampfpistole)垂直发射了一枚信号弹,这种手枪类似于一种闪光弹手枪,但采用了更重的带膛线的枪管从而可以发射其他类型的弹药。两秒之后,他还会在头顶发射橙色烟雾弹,以便给本方的飞机做定位,而之前的白色烟雾弹则标记出了敌军阵地的位置。一辆Truppenfahrrad 38型自行车和一辆(带工具盒的)Waffenrad自行车被支在篱笆边,而步兵们则散开去寻找掩体。
关于德军的彩色烟雾信号,在北非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使用了一种标准的彩色烟雾标识系统来向己方飞机传达简单的指令或信息:
橙色:轴心国部队在这(也可作为危险信号)。
橙色-红色:我们孤立无援或敌人在我们的后面。
橙色-绿色:重复你的进攻。
绿色:当我们前进/攻击/交火时将增加行动范围。
红色:敌人正在攻击/渗透/穿透防线。
红色-绿色:敌人正在攻击/包围我们的右侧。
红色-白色:敌人正在攻击/包围我们的左侧。
紫罗兰色:敌人坦克先导。
紫罗兰色-红色:敌人坦克在我们后方。
紫罗兰色-绿色:敌人坦克在我们右侧。
紫罗兰色-白色:敌人坦克在我们左侧。
紫罗兰色-橙色:友军坦克加入行动。
在其他战线上,德国人用红色烟雾作为标准的地对地警告来告诫要“提防敌人的反坦克武器”,用蓝色或紫罗兰色警告“敌人的坦克出现了”。橙色通常表示德军部队所在的位置,白色则用来标记盟军所处的位置。
G:红军的火力侦察兵

1941年至1942年间在俄国的第一个冬天中,德军面对的是缺乏适当的服装和装备,而随后的几个冬天,他们则面对物资短缺的困难,相反苏联红军则利用了他们对环境的相对熟悉取得了优势。虽然红军的大多数部队并未接受过滑雪训练,但一些侦察部队还是组织起了自己的滑雪分队,他们在第一次降雪之后就进行了仓促的训练。羊毛帽、棉衣、羊皮大衣和(不滑雪时穿的)大毡靴都能有效对抗恶劣的天气,而白色的外套则具有隐蔽功能;本图中的这支巡逻队在1942年至1943年的那个冬天的一次短暂停留后再次出发,他们都穿着晚期装备的两件式外套。在步兵的侦察巡逻队中,大多数人会携带冲锋枪(图中的是PPSh-41型冲锋枪)和供应极为充足的手雷,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会配备更重型的武器。巡逻队被教导说要避免与占据优势的部队对抗,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参与了战斗,就应该能通过“有力的行动”来实现突破。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除了一支或两支标准的7.62毫米口径DP型轻机枪外,步枪班往往还会增加配置一门50毫米口径迫击炮(图中的是RM-41型)和/或一支14.5毫米口径的PTRD-41型反坦克步枪。
H:日本人的隐蔽侦察

日军大多数侦察行动是在夜间进行的,这时盟军已经停止前进;图中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四人小组在所罗门群岛或新几内亚协同前进的方式。他们已经进入了轻武器的射程范围内,并且费力缓慢地匍匐前行。士兵们充分利用了植被的茂密和地形的不规则来尽可能接近美军用散兵坑组成的防线。他们行动的声音可能被炮火或飞机掠过的声音所掩盖。如果美国人的噪音管制或伪装纪律做的很差的话,他们在撤回报告情况之前只会默默地进行观察。如果相反,他们可能会开火,扔手雷或大声喊叫,试图诱导防守方开火或以其他方式将自己阵地位置暴露出来。
穿越丛林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决心,因为潮湿的气候,多刺的植被以及咬人的蚂蚁、蜈蚣和蛇的干扰都会让匍匐前进变得极为不适。脸和手需要涂抹木炭或泥巴进行伪装;当地取材的芦苇、草、树叶或其他植物纤维被用来制作伪装斗篷,这类似于日本农民传统的稻秸雨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