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幼儿园开告状大会? 给孩子成长埋雷
今天看到央视网消息,批评幼儿园的告状大会。我看完一个激灵,为什么鼓励集体告状?这又不是大字报的年代。冷静看完几个视频后,我觉得这件事总体来说,弊大于利,但并非一无是处。
01 防微杜渐 自我保护
幼儿园告状大会可以让老师发现隐藏的欺凌现象,及时帮助欺凌和被欺凌的孩子,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低估人性的恶,云南7岁女孩将4岁男孩扔井里的恶魔行径,也只过去月余而已。
看完视频,我惊讶于幼儿园也是一个性格正态分布的场所,力量型的孩子往往会欺负讨好型、敏感型的孩子。比如有三个小朋友都控诉名为SYF的同学:扇脸、骂人、掐人,这么来看,SYF应当不无辜。
这位名为SYF的孩子,平时可能缺少家长管束,才会屡次欺负他人。如何解决校园欺凌现象?需要老师召开班会,集思广益,善用正面管教,而非集体惩罚,来帮助欺凌者,直到他心甘情愿意识错误,并逐步改正。
管教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尝试启发式提问,帮助问题孩子探讨欺负他人带来的后果;至于被欺负的孩子,需要及时给予共情和情绪疏导,并教给他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对于敏感型孩子来说,参与告状大会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之一。可能TA平时被欺负后,也不愿讲出来,习惯憋在心里。借着集体告状的机会,可以一吐为快,有利于亡羊补牢。
02 消极影响可太多了
一、从建立友谊的角度出发,喜欢打小报告的同学,让同学们天然地不亲近。2011年春节,小学同学聚会,其中一位对我说:“你那时候当班长,总和老师打小报告。”我很诧异,完全忘记这回事了。
但22岁的同学还能清晰记得“此等小事”,足见被我告状是他的童年阴影之一。
二、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告状大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孩子之间的矛盾。我接触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天生自带攻击性,这也是正常的。但鼓励告状无疑放大了攻击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不仅离间同学关系,增长自身戾气,也不利于集体和个人的成长。
三、从培养独立性角度出发,孩子间的矛盾得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大人不能过多干预。必要时,引导孩子互相了解、学习、包容,尝试互相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发展友谊。
为什么强调让孩子自主解决呢?当下基本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孩子难免受到溺爱,以己为尊,形成“我就是小皇上”的错误观念。很多孩子唯我独尊、不能独立行走。
而一生中,我们注定会独自面对很多与自己不同的人,遇到匪夷所思的事。如果我们将自身处世标准作为唯一准绳,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而在发展平等关系的路上,鼓励告状就是拦路虎。它让孩子把不公平过度放大,甚至是主观臆想,自觉委屈的孩子很难与他人建立平等关系,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
童年玩伴,没有利益冲突,本该在同伴中形成相互帮助、学习的氛围,告状大会弊大于利,此风该刹。
但为人母亲,我会让孩子明确一个概念——“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鼓励孩子无故受欺负后,先自行解决,解决无果,可以私下向老师或者父母告状,一定要使孩子相信父母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全文1228字,感谢阅读。)
往期回顾:
NO.16 你打!你打吧!长大我就能打你了!
No.15 管好你的情绪 疗愈自我 快乐育儿
NO.14 扪心自问 你有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吗?
No.12 躺平or内卷 这是个问题
No.11 张家界跳崖隐情 那脆弱的亲子关系
No.6 拒绝讨好 从女星私密视频谈讨好型人格
No.5 拒绝完美 只做60分妈妈
No.3 常想一二 育儿之论复杂性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公号主理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快乐育儿,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