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重回3000 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 2023.10.30
在10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境内投资管理人座谈会上,涵盖基金、券商、险资三类资管机构的24家受托管理人共话资本市场。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了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时间窗口,要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积极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遇,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心态第一、策略第二、技术分析第三。
上周五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当日集体反弹,沪指涨0.99%,收报3017.78点,重返3000点大关;深证成指涨2.14%,收报9770.84点;创业板指涨2.88%,收报1929.91点。市场成交额放大,当日达到9644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46.68亿元,北向连续两天净流入。
行业板块多数收涨,医药和医疗保健上涨排名第一和第二,其他的食品饮料、酒店餐饮、日用化工、电气设备板块强势领涨,由于人寿保险的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保险跌最大,中特估的通信服务、互联网服务板块也是跌幅居前。个股上涨股票数量超过4000只。医药股CRO、创新药方向领涨,凯因科技、诚达药业、昭衍新药、江苏吴中等多股涨停。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等赛道股展开反弹,科达利、恩捷股份、西藏矿业等涨停。汽车产业链个股继续活跃,江淮汽车、一汽解放、宁波高发、天龙股份等涨停。光刻机、光刻胶概念股午后异动,张江高科、东方嘉盛涨停。下跌方面,华为概念股热潮开始消退,捷荣技术连续两日跌停。
交易策略 /指点迷津
针对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情况,几个月前国外经济学家辜朝明通过日本案例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是“印钱”,然后政府花钱,也就是政府加大支出缓解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我们看到国内基本按照这个思路操作,第一步,降准降息印钱基本到位,M2连续多月10%以上的增长,这些钱现在的问题是留在商业银行账户,放贷不出去没有留向实体企业,但是这个货币政策基本到位了。现在政策环节到了第二阶段,政府花钱,原来地方政府由于土地财政,现在房地产疲软土地财政收入不行了,政府财政紧张,但是要花钱,怎么办,就是通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解决隐形债务问题,我们统称为“一揽子化债方案”,让留在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流向实体经济,第二个思路,就是前两天说的“万亿国债”发行,让商业银行购买中央政府发行“万亿国债”,表面上看是灾后重建水利等等,实际是财政思维的转变,中央财政负责还本和付息,地方政府负责把资金流向实体。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同发力,暂时就会填补房地产疲软带来的GDP落差,让经济企稳回升。
从最近公布的9月宏观数据来看,8月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措施持续落地,各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对国内经济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情绪正在逐步恢复。从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以后,对资本市场的各种利好政策不断,同时整个市场估值也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利好政策不断累积、企业盈利逐步回升、北向流出变成流入、市场从重融资到融资投资并重改革优化、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等等累加后资本市场也将从底部逐步上涨,因此接下来是一个难得的布局窗口期,坚定做多信心。
今日热点 /点石成金
一、医药
国内企业研发的药品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二、机场
中美同意增加中美直飞航线。
一周小结 /温故知新
市场延续前一周的走势,上周前半段是指数不断创新低的过程,直到下半段,在中央增发万亿国债和汇金增持ETF的消息驱动下,市场开始逐步回暖。北向资金连续8天净流出后,终于在上周四、周五迎来净流入。我们认为目前股市像一个已经被压到极限的弹簧,空方力量的减弱或者再加几个利好就随时可能引发反弹。市场企稳回升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稳定的汇率,只有汇率稳定了,外资的流出速度才会得到遏制,另外一个是有一个具备确定的上涨逻辑的板块聚拢人气,继而带动其余板块,最终形成上升态势。汇率自8月以来波动已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第一个条件,但现在仍缺少引领市场的核心板块出现。因此,当前行情仍处于多空力量即将发生质变的过程中,个股波动可能会逐渐加大,市场将在不断波动中寻找共识,基于当前情况,建议在持股过程中需保持一定流动性,防范股价的过度回撤。行情下跌是回归本源,挤破泡沫的过程,建议持续关注高股息率的个股板块,以及未来可能有较大发展的卫星通信、游戏、机器人等板块。
资金动向 /数据跟踪

值班撰稿 穆云吉
证书编号:S1070622050004
审核编辑 衣永东
证书编号:S1070610120020
免责声明
《财富长城核心内参》由长城证券总部投顾团队制作,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讯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任何依据本内容所作出的决策,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