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详讲:固定句式(表疑问)

固定句式(表疑问)
固定句式,是由不同词性的词组合,表达新的语法意义,久而久之,成为约定俗成、固定不变的句法格式。固定句式常见于文言文,我们认识并熟悉这些搭配,有助于提升翻译能力。常见的用法有十种,本视频介绍第一种,表疑问的习惯用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三个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义相同,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如.......何”,译作“把.......怎么样”,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另外,“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
例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奈何”,译作“怎么办”,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
再者,文言文中,常在中间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如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若之何”,译作“为什么”,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他是国家江山的卫士,为什么要杀他呢”。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庸.......乎”,译作“哪里.......呢”,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如: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何哉”,译作“为什么呢”,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4、“何(奚、曷)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为”,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如: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作“为什么要......呢”,结合语境,按原文的每个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练习时间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仔细观察,“奈何”连用,应该翻译为“怎么办”,表示询问的语气,再结合语境按字组词,捋一捋句子的逻辑,整句话翻译意思是,“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