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辅助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辅助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视频和音频功能,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充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因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无论在何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始终不能改变。这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还需要给予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有发言和质疑的权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听”和“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思考、实验的学习方式。 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学习需要保证师生交流对话的机会,教学课件要具备与学生互动的特点,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也能成为教师的“科研实验室”。
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否则无法增强教学效果,甚至降低教学质量。坚持实效性原则主要基于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虽然具备许多优势,但是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降低教学的实际功效,造成既定教学目标无法实现[2]。 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应用需要符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以数学教学课件为例,数学教学课件应符合数学的严谨、简练等特点,尽量使用数学语言及符号,减少文字性表述,突出数学学科特性。
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的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兴趣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思维能力较差的初中生而言,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性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使其对抽象且偏理论性知识兴趣不大。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态度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引导和启发作用,让学生从内心转变对数学的看法,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3]。而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借助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人机交互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还具备极强的反馈功能,可立即反馈学生的情况。
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为教师的教学创设形式、内容各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创设教学导入,让学生快速且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动画:“一头牛和一匹马驮30袋粮食到集市上销售,在运输途中牛和马发生争执,马儿说:‘我都快累死了。’老牛回答说:‘我才累呢。你拿一袋大米到我这儿,我背的数量就是你的两倍。’”然后给出问题:究竟谁背的粮食多?牛和马各自背了多少袋粮食?待给出问题后,学生一个个都举起手,主动参与问题解答。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