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宋 杨亿口述 黄鉴记录(六)
潘承裕 建安人潘承裕有才识,在家乡很有名气。 王延政建国时,希望他能来当宰相,可承裕卻极力劝说王延政不能冒用帝王的称号,拒绝当王延政的宰相,因此王延政很想杀了潘承裕,但考虑到这样作会丧失民心,便将承裕囚禁在家中。 南唐讨伐建州后,对潘承裕极为器重,任他为礼部侍郎,管理福建道(即建州、泉州、福州、漳州、汀州五州)。道中的征租、狱刑、选举人物,都由潘承裕单独处理。后来,承裕向皇帝告老还乡,以尚书的身份退休,回洪州西山。 他的儿子叫慎修,也在后唐为官。台城危急的时候,慎修到京都作置宴大使,人住在怀信驿馆,后主的弟弟从镒来京都进贡,也留在驿馆中。每当王师打胜仗,外庭庆贺,驿馆官员便会催着从镒拿出金银向朝廷进献,慎修向从镒建议,我们的国家都快被他们打完蛋了,我们还给他们贺礼?应该以待罪名义拿些土特产就可以了。 太祖很高兴,认为后唐的使者懂礼节,立刻派人送来用来交换礼物的帐物,并追加赐牢醴,赞叹并尊重他们。 冯起 冯起的父亲是冯炳(原文:冯起,父炳,《四库》将“父”改为“文”,其实这个改动是错的,因为在《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中有“侍御史知杂冯炳”),有清廉节操,任知杂卒。 冯起为官时,租了间屋子居住、种菜。当时侍御史赵承嗣在管理市场征税,冯炳先后担任御史台,承嗣因为官吏合作,极看重冯炳。 赵承嗣也经常去找冯起,知道他住的地方是租的,便自己掏钱准备买房送冯起,冯起坚决推辞不接受。没多久,赵承嗣因贪污事情败露,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扔在大街示众),冯起也因拒绝赵承嗣出名。 苏易简在翰林时,有回夜里皇上召开会议,他在会议中提到此事,太宗因此知道冯起这个人,后来提拔冯起为知制诰。 李至 李至是参知政事,现今的皇上即位时,朝士韩见素、彭绘、淳于雍等数人,一起请求退休,皇上很惊讶,对宰相说“这帮搢绅都在请求退休,知道什么原因吗?” 李至回答说“请求退休的才那么几个人?想跟进顶位的非常多。”皇上听了不说话。 再后来只要有人说身体不好希望退休,皇上也都批准。再想想李至的这句话,也是仁者之言啊。 更改礼记月令篇次序 《礼记 月令篇》按以前是第四,郑玄的注解,孔颖达的疏,大多是根据此篇。 开元中,李林甫奉诏,他和学者一起重新增损编辑,对旧文有很大的改动,并将《礼记 月令篇》排到第一,现在用的就是李林甫编辑的本子。 李至任秘书监的某天,皇上召他讨论事情,其中就有提到这事。至道末,下命令到馆开始讨论,胡旦写议状,大家将郑玄版、李林甫版一起校对批驳,之后通过整理,其中有几百句都在说李林甫的过失。上报说“贡举三礼,可以试着用孔颖达的疏,但是文注用的是李林甫注解,之间相互矛盾,请求恢复使用郑玄的注解。”宰相吕端无法决定,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后来李至任参知政事,也没办法厘正这件事。 江翱 建安人江翱,是江文蔚大哥的儿子。 任汝州鲁山县令时,管理的地方很多田地都荒芜了,那是因为这里经常连年干旱,很难种粮食。 江翱便从建安取来一种叫旱稻的种子,这旱稻耐旱,米粒坚实可以收藏很久不坏,非常适宜高原种植。至今汝州鲁山人皆种植旱稻,岁岁足食。 赐衣服 国朝规定,在京师的文武百官以及军校,每年的端午、十月旦、诞圣节,朝廷都会赏赐衣服。在京师外的官员,会派人送去赏赐冬天穿的衣袄。 按以前的规定,在朝廷内的,比如中书、枢密、察院、节度使至刺史,各军队列校以上的,和学士、金吾、驸马,冬天时朝廷给他们发的袍子有区别。 学士服装是布料质量不好的黄师子锦,淳化中,改为盘鵰法锦,比晕锦差些。 朝廷袍锦分四品,称为“天下乐晕锦”的,给枢宰 亲王、皇族、观察使,以及侍卫步军都虞候,节度使。 称为“盘鵰法锦”的给学士、中丞、三司使、观察使、厢主,军头团练使、皇族、将军 ,驸马都尉,旧宰相。 称为“翠毛细锦”的,给防团刺史、军主军头领刺史。 称为“黄师子”的,给三司副使、知开封府、审刑 登闻、龙图直学士。 旋栏锦分十品, 称“天下乐晕”,赐节度、观察使、领部署。 “次晕锦”赐尚书以上以及管理军队的学士。 “盘鵰”赐观察使、丞郎。 “翠毛”赐合门使以上和管禁军的防团刺史。 “倒仙牡丹”赐刺史以上。 “方胜宜男”赐诸司使领郡以上。 “盘球云鴈”赐诸司使。 “方胜练鹊”赐河北、河东、陕西转运副使。 其余的军校是赐“黄师子”和“宝照”。 赐带 腰带,是金、玉、犀、银制作的,枢宰、节度使赐的腰带是二十五两金带,以前图案有荔枝、松花、倒仙三种。 到端拱中,皇上下诏图案改瑞草、地球、文路方圆的胯带,再加金鱼,赐中书密院。 其余的武臣如宣徽枢密使者,按照旧制。 学士三司使、中丞观察使、管军四厢主而下,赐二十两金带。 知制诰赐犀带,上面涂金鱼,曾经也有赐金饰牯犀带,再加上金鱼,但这只是个别例子,不是常例。 凡是赐紫袍的,配给的是犀带。赐红袍的,配给的是涂银宝瓶带。赐伎术官的,虽然也有紫袍、绿袍,但都是配银带。代表国家出使的赐金束带,其他如雨数的官秩,刺史、边防官员的衣服,有句辞说明“亦赐二十两金束带”。 赴任的,准备去上任的那天赐涂金银带。诸司使一直到崇班,以及到边城上任的钤辖、都监者,也都赐金束带,有十五两、十二两二种。只有刚被选上的驸马都尉,赐白玉带。 自家的皇亲国戚金带、雕玉、白玉、通犀、牯犀等通通都可以穿戴。 赐鞍辔 鞍辔,除了乘车服,还有黄金、白玉、雕玉、玳瑁、真珠等马鞍,鞍边上垂六鞘辔,有三颔,诸王爷骑马用金马鞍。 宰相、使相赐绣宝百花鞯,和八十两闹装银裹衔镫。 参政、副枢、宣徽、节度使、驸马,赐绣盘凤杂花鞯,和七十两陷银衔镫。 学士、中丞、三司使、观察使,赐麻皮锦鞯,和五十两撤皇素衔镫。 还有三十两决束鞍,是用来赐东宫官属。 学士预曲宴承旨预肆赦 按古时的规定,凡是在便殿设宴犒劳军队将帅,翰林学士都预先到坐。 开宝中,阁门使梁迥看不起儒士,向太祖说“这宴席是为将相设的,那些书生在场有什么用处?”从此犒劳将帅的宴席不再有翰林学士。 淳化中,苏易简任参知政事,拿以前的规定向皇上报告说要遵守。皇上下诏,今后当值的学士与枢密直学士,长春殿如果设宴要设他们座位。 又引用元稹的《承旨厅记》“御楼肆赦,唯承旨得升丹凤楼之西南隅。”(唐制,皇帝御楼肆赦,学士得升丹凤楼之西南隅侍立。) 驾亲临问臣僚 邢昺生病,向朝廷请假,真宗亲自到他家探病,并赐一奁药、银器千两、彩千匹。 按照本朝以前发生的这类事来看,如果不是皇亲国戚,皇上不会亲自登门探病或者上门吊丧,只有邢昺和郭贽因为对国家有旧恩,所以才特意用到这礼节,这是儒生最大的荣耀。 邢昺,皇上只是登门探病;郭贽,皇上不止登门探病,还亲自上门吊丧。 江南书籍 雍熙中,太宗认为市面上九经的版本有太多的讹谬,便命令学官重新勘校。 史馆诸儒常引用的《左传》是由臧荣绪、梁岑之所校订的。 有回祭酒时孔维向皇上说“《左传》这部书来自南朝,不可以当成引用的佐据。” 有位官吏便去找来杜镐所引用的贞观四年勑,上面写道“有些经籍出现讹谬,那是因为五胡乱天下时,学士们大多逃亡南边,使中国经术渐渐衰弱所导致的。今后应该按六朝的旧本为正确。”这官吏引用贞观四年勑来诘难孔维,孔维无法回答。 王师占领金陵后,获得藏书十多万卷,朝廷将这些书分发给三馆以及学士舍人院,这些书雠校精当,书籍卷册完整,和其他国家的书籍不同。 王化基 王化基说“我任中丞时,在狱中审讯祖吉,祖吉之前是晋州知府,因为收受贿赂被抓。”询问当地土豪王某,他说‘我就一个平民,看见州衙没钱,便赞助了大概我生日时所花的那么多钱,我怎么知道这事违法啊?’王某感叹不已。” 化基又询问王某前后郡守的情况,王某说“这三十多年已来,只有梁都官没拿过一文钱,其余都拿过,”梁都官就是梁勖。 梁勖,汉干佑中司徒诩下进士及第,会写文章,太祖希望他来当知制诰,但当时的宰相有所畏忌,于是便打消这个念头。 化基将梁勖廉洁的事跟太宗说,那时的梁勖年纪大了并且身体有病无法再任官吏,太宗于是特意授他为华州行军司马,俸禄与郎中同等。 梁勖的儿子昭琏,也是进士,在杭州任事。化基送了首诗,里中一联说“文章换柱双枝秀,清白传家两地贫。”当时很多人传诵。 干越亭诗 杨文公说:咸平初我离开处州到京师陛见皇帝,经过饶州余干县,登上干越亭,朝前能观赏琵琶洲,后面是思禅寺,干越亭周边林麓森郁,千峯竞秀,真是天下之绝境。 亭中题有百多篇诗,如有张祜题“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洲觜露沙人渡浅,风梢藏行鸟啼多。层栏涨水痕犹在,古板题诗字已讹;况是高秋正圆月,可堪闻听异乡歌。” 刘长卿题“天南愁望绝,亭下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生涯投越峤,世业陷胡尘;草色迷征路,莺声傍逐臣。秦台悲白首,楚渚怨青苹;杳杳锺陵暮,悠悠鄱水春。独醒翻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流落机心尽,空怜鸥鸟亲。” 这二篇堪称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