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伪唯心主义(1-3-1)——笛卡尔:“Cogito ergo sum

庸俗唯我论(1-3)
场域论(1):Universe
本体论(3):一切都是“我”创造的
庸俗唯我论蛇皮在无法反思背景性框架,它无法把握一切和一切所在的场所之间的差别(把握这个差别就进入形而上学[2字头])。
伪唯心主义(pseudo-idealism),代表人物:被误解的笛卡尔
场域论(1):宇宙(整全、融贯的秩序之场、统一体)
本体论(3):“我”(I);一切都是我心所造(但是讲规矩的)
认识论(1):“心灵”(mind)(精神秩序自动生成的);第一人称承受/体验/感受的内容遵循一定的秩序
骨子里是唯我论,伪装成好像表象是无法被“我”(自由意志)控制的,但它们归根结底是“我”创造的,只是“心灵”服从某种规则/秩序(有某种杂尘、业力、精神体在影响“我”)。这种伪唯心主义会导致对所谓魔法、灵异、神通、哲学真理的病态追求,因为他归根结底认为世界是“我”的,但“我”目前控制不了它,因为“我”还没有掌握魔法、灵异、神通、哲学真理,用这些东西解锁“我”的心灵后,“我”就可以随意改变世界。庸俗在于,这是一种全能幻想、自我归因,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许多中二病的来源。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往往被误解为伪唯心主义,被误解为“我的思/心灵创造出我的存在”,“故”被理解为创造。而在笛卡尔那里,“故”代表一种揣测/speculate/冒险之一跃,“我思故我在”抓住的是活动一定要以活动者/载体为根据的根基观念。
如果把“我思故我在”理解为“我思 创生 我在/他在”且对创生不加以反思,那就是伪唯心主义;如果对创生的机制加以反思,并把创生机制回过头去说成是场域法则本身的符号学机制,那么是有机会成为费希特主义者的(这时能把握一些康德论题里的基本矛盾的话),有机会从1-3-1抵达3-1-?或3-2-?。
在文化形象中,梦/梦境支持了伪唯心主义。梦是“我”创造的,但是心灵在其中又不是自由的,正好对应伪唯心主义。(拉康)梦境是直接的符号学规定/认同,梦中无(自反性的)反思,在梦中接受一个身份不会对它反思“为什么”(是个青蛙就直接认同为青蛙),前因的追溯是被阻断的,一个梦就代表一个符号学的闭合(梦很像意识形态)。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梦比清醒是更原初的,梦是1-3-1,清醒是4-3-2/3(4-3-2和4-3-3之间不停震荡,4-3-3的剩余[1]是大他者,跑到前面盖住4,变成4-3-2和1-3-2,4-3-3和4-3-2间的震荡与4-3-3和1-3-2间的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