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有话说(5)—浅谈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浅谈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中国古代文明曾长期占据着全球的重要地位,其独特的文化和科技成就为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开始急剧滞后于西方国家。近代科学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这一进展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和其他非西方社会未能显现。自鸦片战争之后,有多位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这一滞后现象,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其原因,这一讨论至今仍在持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李约瑟,他编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兴起?[1-3]以下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内因
1.1 经验化科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和经验性。许多科技成果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如农业、纺织、制陶等。然而,这些技术往往只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缺乏对原理的深入探讨和理论提升。中国的传统科学归根结底是经验化的科学,即人类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后感知客观世界而获得的知识。它的发展随着人类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层次的深入而逐渐演化。
我们所谓的“近代科学”,则是理性化科学,是人类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后对感性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推演出一系列公式、定律、定理等,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经验化科学与理性化科学有不同的特点。相较于理性化科学,经验化科学更像是知识的集合体,其发展过程是渐进的,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对客观事物的总结积累而来的。最重要的是,经验化科学几乎不容易出错,而理性化科学则永远具有可证伪性,这是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人们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确保某一科学理论的绝对正确性,因此理性化科学在不断怀疑和批判中前进,不断进行证伪。而经验化科学则受限于观察手段等非科学因素,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4]。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无法评判哪一门科学是真正正确的。它们并非对立,而只是人类探索自然过程的不同侧面。然而,经验化科学的特性导致它在近代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理性化科学,因为它不适用于人类快速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我们的世界。
1.2 科学精神的缺乏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自然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相比之下,西方世界的科学精神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分析和实验验证,这为中国与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路径。我国缺乏实验精神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因素。尽管历代在天象观测方面受到了重视,但在其他领域,如物理学和化学,实验进行得相对较少。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个显著不足之处是缺乏进行特定的受控实验的传统。如果不进行特定的受控实验,就难以将自然界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逐个分离开来,也难以进行单独的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往往只能得到笼统而模糊的印象。在古代中国,确实有科学家进行了精确的观察,例如磁偏角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然而,缺乏确立的实验结构和方法使得许多实验无法重复,甚至与迷信和方术混在一起无法分辨。没有实验证据支持的结论往往站不住脚。轻视实验且不善于实验,是我国传统科学的普遍问题。尽管我们今天仍然会对古代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叹,但这些成就或许只是时间长河中的幸存者,不代表整体科学方法的成功[3-4]。
2 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外因
2.1 政治因素
在封建官僚政治下,帝王将相的喜好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与压抑。他们常对理性化科学持消极态度,抑制了其发展。一方面,通过愚民的教育政策和科举制度,排斥了理性化科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对重要的科学项目进行垄断。封建统治者实行了“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充分发展,也限制了与外界的科技交流和引进。这种政策环境对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非常不利。愚民政策和闭关锁国导致人们思想日益僵化。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儒家经典,封建社会的学者很难有其他思想火花。而在世界各国不断交流、互相借鉴、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中国的保守态度导致了滞后。与此同时,满国的学士们仍然坚持着“之乎者也”的陈旧思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3-4]
2.2 经济因素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相对封闭和保守,缺乏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刺激。这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而在工业和商业领域缺乏创新和应用。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势下,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征赋税、地租以及封建特权就可以满足其有限的“奢侈”生活需求。因此,他们缺乏发展理性化科学的需求和动力。相比之下,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催生了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工商业发展受到重视时,相应的科学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因此,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限制了科学技术在工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这突显了经济模式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3-4]。
3 结语
唯物辩证法认为,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应当是科学内部的矛盾。这意味着科学的前进是通过对问题和矛盾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来实现的。我国传统科学属于经验化科学,尽管我国传统科学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但它确实在理性化科学方面缺乏一定的基础和推动力。
综上,我认为近代科学未在中国兴起的内在原因在于缺乏理性化科学的基础。这一不足受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也应该思考和质疑,为何近代科学必然要表现为西方的理性化科学呢?
参考文献:
[1]王艺典. “李约瑟难题”真伪性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DOI:10.27459/d.cnki.gynfc.2020.001228.
[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思想史[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3]郑鹏.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J].科技资讯,2010(35):231.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35.210.
[4]姚中华. 从理性化科学的角度看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