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切美好的期待向你的生命而来

2023-08-07 00:29 作者:清秋雨宁  | 我要投稿


        6月11日,自行车穿行在夕阳余晖时,在学校日落大道浪漫出逃,除了夏日晚风没人知道。步行前往白色会议室听着徐国栋教授讲座。对于徐国栋教授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友人推荐给的一本书《西方法律哲学史与现代意识形态》。不可否认的是我是如此喜欢蓝绿色系,日常佩戴B字母鸭舌帽,韩系at the bagel 的蓝色衬衣,也是如此恰巧,徐国栋教授的讲座主题是《民法典绿色的原则与适用问题》。

6月21日拍摄于学校门口

       

        徐国栋教授从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召开为起点,不同国家的对《斯德哥尔摩宣言》的落实情况,该宣言是人类为应对环境问题共同认知。如同在宣言第六条提出的为使得我们自己和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自救可能。


       2016年8月24日,在北京中国法学会论坛召开,中国法学会王乐泉阐明设立绿色原则理由,以新发展为理念,落实点之一增强生态意识,编纂一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民法典,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建议遭到全国法工委民法室的删除与修改。


       2017年,《民法总则》四审稿在借鉴《阿根廷国家民商法典》中滥用性行使可能影响环境与一般集体关联权参考。


       2020年,绿色原则在几次停止、修改与删除文字中,在《民法典》中依其所属体系,民法分则中有关财产法、合同法、物权法上的明绿色规定与暗绿色规定。

        徐国栋老师停留在中国社科院罗马法研究院所长,在罗马法与民法典上的研究。他自述说自己不似高级层次政府要员的事务冗长,透于权术,他只是闲来无事地在罗马法的所知与领悟者。当他访问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不知无措时,偶然在法律哲学刊物读到朱明哲教授《生态文明时代的共生哲学》是何种不可思议的心灵之思,那是他在寂静与喧嚣辗转,却也是不曾有悔的时光。


        当我们人类立法理念:从古代东罗马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征服者姿态的人类优越主义,到环境保护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再到生态文明的共生主义。当世界各国提议出超越人类利益本身的有限主体模式、特殊客体模式立法奇思。当我们将赋予生态文明共生哲学主义的绿色原则写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立法草案,这是多么前沿的思索与令人惊艳的时刻。


       人与非人类存在物的一个真正的有意义的区别是,动物和植物只是关心自己的生命,后代及同类,而人类却能够以更为宽广胸怀关怀所有的生命和非人类存在物,人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利他主义与崇高情感。


        在地球上,人类所具有客观评价非人类存在物的能力,以及人类终极的利他主义。人类这种能力包含着诚挚的爱意与毫无傲慢之气的实现。这是一种来源于人类之思的责任,更是源自人类对于自然的心灵之爱。


        时隔一月多余,超越有限主体立法模式的文字思考,过了好久才写下这样的感想。这一段时日在数字逻辑与法律条文之间辗转,自然旷野、人之灵性与原始生命力,像喜欢的人的眼睛,像我们广袤的前途。我有时候晚上,写题写得很累,像你的笑容,它让我感到万事皆有可能。


        万物复苏,冉冉岁月升起地爱意随风而来,一切美好正在填满生活所有的期待。





一切美好的期待向你的生命而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