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47:《小偷家族》

能偷走人心的小偷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生活慢慢习惯于用繁华的的表面遮住污秽的底层生活,当我们自诩看过绝大部分的生活面貌的时候,超越想象的生活现状就会很生动且意外的展示在我们眼前。也不能说是阅历的粗浅吧,只是生存的进化过程总是畸形且隐蔽,保持谦虚和理智,慢慢耐心地去读生活这本‘百科全书’,说不定,小丑真是我自己。
要是用一部电影去叙述一个小偷的话,片名单用一个‘小偷’就足够了。既然用了家族,那不就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惯犯’了嘛,可电影中的家族竟是一个‘陌生的家族’,生活在一起,但却无血缘关系,一反常规的设定,但却符合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那部分设定。
既然要偷,那就从头偷到尾吧。先是食物和日用品,然后是一个‘小女孩’,还有后面的玩具等,可似乎这群小偷并没有去偷过别人的钱包,或许是因为那样更容易被人追究到底吧。要是一味的偷,电影只能为我们展示生活中展示一种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那样就少了很多亮度。‘偷’这一行为是不道德的,是应该被谴责的,但特殊的环境选择了它特定的生存方式,其中冷暖,各有分寸。

电影中的家族成员,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值得讨论的部分,我也就只是简单描述一下我感兴趣的部分。首先我觉得‘小女孩’由里的出现是很微妙的,借由此,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残留的美。由里的原生家庭从不缺少的就是家暴与冷漠,即使女儿失踪了两个月,亲生父母才愿意去报警,不由让人想起了《何以为家》中的故事。当小女孩来到这个小偷家族中时,我们看到了一种原始的善意,家里的人并没有因为毫无血缘关系而选择冷漠,来自老人的慈祥始终笼罩在家中的小孩子身上,‘新’的父母也因为特殊的善意而接纳这个由里,全家一起的赶海,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家的归属感以及亲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至于最后由美回到她的原生家庭中时,眼神中所展露的情感,确实值得耐人寻味。再聊聊翔太吧。这个小男孩是全剧的转折点,平时表面平静的他,在内心中的那股属于年轻的热情始终在顽强的燃烧着,我很好奇他的善在未来会变成何种形态的工作呢?至于电影中剩余的其他人,电影中也一一为每个人的工作做了描述,在各种心酸之后,导演也留下了一些善的种子,但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它们旺盛的生长。

纵观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大场面的铺垫,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我们安静地听着演员为我们讲述少数人的生活片段,有过幸福的时光,也有一切支离破碎的时刻。在生活面前,想象力也变得狭隘起来,是枝裕和导演没有舍弃这些小众的视觉,也没有肆意地售卖同情,就是用那些平淡的视角和场面去叙述着一群人的故事。在平谈中所看到的一切将会在电影结束时给予观众特殊的思考,这样的电影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