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询总结(理论篇)

霍兰德类型论,是特质理论下的分支,主要观点是我们的生涯抉择要与个人特质相匹配。“匹配”是其重点。霍兰德类型论中,区分了六种特质: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和实际型。
舒波的理论主要观点是,生涯是从人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到死亡的(持续一生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人有不同的角色,处理好不同角色以及角色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是生涯咨询的重点。
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我们是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而确定自我概念的,我们既不是行为主义中描述的那种完全被环境塑造毫无能动性,也不是只根据我们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来过活的,我们是通过个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来进行生活的。因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质,也要积极主动地去跨界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认为,自我是由自己独特的解释方式解读经历、解读世界而建构出来的,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解释)方式,从而导致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解释结果又会导向不同的人生走向,故而,每个人藉由独特的建构方式创造出了不同的生涯道路。所以,从个人建构理论出发,我们要探索的是,在生涯中,我们独特的解释风格是怎么样的(比如,在选择时,我看重些什么)。
社会建构主义则认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建构了我们的意义,该理论更关注我们的经历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相比于个人建构来说)。因而,从这个理论出发,发展出了叙事取向的咨询,通过当事人的叙事了解其自我概念,让当事人的自我概念不再只是一个生硬的结果(如“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标签),而是融入了过往的经验,使得自我概念变成一种流动的状态。而通过让自我概念流动,我们可以让当事人以新的角度重新叙事,建构出一个“新”的自我。
认知取向的生涯理论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我们生涯抉择过程中认知加工的作用。其主要是将我们的生涯决定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知识层面(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二是决策层面(主要是决策能力),三是后设认知(我们决策背后所秉承的原则)。通过探索三个层面,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环境,从而做出合理的生涯抉择。
生涯决定理论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涯选择时可能会遇到冲突,而面对选择的冲突,我们该如何去化解,最后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荣格的同时性技术比较悬,想要解释的是巧合事件与我们的主观世界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某人心想能够获得某个机遇,结果没一阵子,相似的机会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