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7.32 间断性与非间断性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2、间断性与非间断性
是事物运动的矛盾特性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间断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相对静止,它有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非间断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绝对连续性,是对时间、空间限制的克服和否定。列宁说:“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表达这个本质的基本概念有两个:(无限的)不间断性(······)和‘点截性’(=不间断性的否定,即间断性)。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不间断性与(时间和空间的)间断性的统一。运动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i]事物运动的这种间断性和非间断性的矛盾,表现为在同一瞬间它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既是它自身又不是它自身,既静又动。如简单的机械的位置移动之所以能够实现,就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即是间断性和非间断性的矛盾统一。再如光的运动,既表现为光波射线的连续性,又表现为微粒子的间断性。又如高级运动形式的生命运动,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也是间断性和非间断性的矛盾统一。
间断性和非间断性是事物运动的矛盾表现。间断性表现了事物的分化和区别,非间断性则表现事物的联结和发展。认识事物运动的间断性和非间断性,有利于掌握事物的区别和联系。
注:
[i] 《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