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格式写的有点像高中的议论文哈哈哈) 经过三年的思考,终于想出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更努力的学习,并非是更积极的社交,也不用一点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而是在他们之间做好“平衡”。事情之间需要平衡,关系之间需要平衡。生活的重心,应该是放在自己身上,平分给所有人。因为获得了平衡的喜悦,所以才愿分享这样的经历。
或许这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因为没有过多的文献去支撑这个观点,但这一观点,非常适用于我自己。从高二认真对待学习开始,就发现,自己重新开始的生活依旧兵荒马乱。拥有重拾信心的勇气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面对:因为自己情绪不高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因为灰心渐渐疏离的老师们,因为偷懒落下的进度,因为光亮而需要的人……在那时觉得,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好多啊,多到不想处理任何一项,也不懂如何在这些事情之间做好平衡。幸运的是,当时的我犹豫间还是选择了学习。不过,当时舍去的每一项,到现在依旧属于很多种遗憾。那段日子尽数是遗憾吗?也不算是吧,只是遗憾的事情太过深刻,即使占比不大,却记得比开心的事情清晰。我们总是愿意假设,假设自己如果当时专心认真做好这件事会不会做的比现在要好。如果从高一的时候就认真的琢磨物理的每个模型再多问问老师是不是就不会一点不懂了。可惜没有完美的专心,在那段时间影响专心的因素太多了。懊恼间,高三从指尖溜走,简单而单纯的高中时代在解开枷锁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没有多么复杂的问题,不能把所有事都做好就暂时可以把一件事做好,所以也庆幸学不好物理的我把时间都用来学数学了(乐,这是不可取的哈哈)在那时,我学会了优先级。
来到大一,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因为高中的教训,在做事的时候有了主次,但是当想作为优先级的事情变得很多时,生活会再次失衡。没有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不在事多,在于从未平衡。所以问题是,how to balance?
首先是事情的平衡。对于我自己,在作为班干部的同时,想谈好恋爱完成各种难度的考试经营好一些关系,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下学期初最喜欢不由自主的多想。所以当所有从未接触的事情凑到一起还不能冷静的想一想的时候,就会重蹈覆辙,情绪不高且内耗。若是可以有一天不带主观情绪的思考一下,或许也可以及时挽回一下不少失误。当然现在可以完全不提这些了。
还有就是关系的平衡。当人的社交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只在意和众多朋友中某个人的关系时,想法会走向极端。有的时候,虽然遇到的问题确实已经超出认知范围,但不超过底线的问题依然可以看破不说破。当分享可以分成很多份,等待和期待同时分担给更多人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快乐很多,在意的事情少一些也会防止自己逐渐成为一个计较的人。但当时并没有这样想,这就是平衡的重要性吧。生活的重心不偏不倚,快乐的意义才会一直存在。
这是我对平衡的理解,也是对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