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ate30P超高速摄影的猜测

很早以前就看了@胜利文绉绉 AV78579773的相关内容,今天有看了@钊哥科普 AV87642556的最新解读,都是对mate30P超高速摄影的猜测,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所欠缺,所以写一下我的观点。
以下是非专业人士的个人猜测
高速摄影需要满足下面几个点
1高速快门
2高速缓存
3高速处理
4散热
以上4点缺一不可,现在“争议”的焦点是在cmos没有缓存(拆机证实)的情况下如何迅速传输海量数据,胜利认为是某项我们未知的黑科技,钊哥认为是通过双摄像头协同和热区识别的方式降低数据量,但是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以验证7680帧实际上是单摄像头完成的,且也已经有很多高速画面占比很大的短片否定了钊哥认为的局部热区的猜测。
胜利猜测的黑科技我认为有点说不通,因为从CMOS硬件直出的原始数据是不存在压缩或者其他任何复杂计算的,对这些数据只有硬吃一条路可走,对传输带宽和存储速度的最大需求也都是固定的,在没有CMOS内置DRAM的情况下是没有其他捷径来完成。
我认为确实是通过降低数据量来绕开数据缓存瓶颈的,既然没有突破物理瓶颈的黑科技也没有使用双摄拍摄+热区识别+计算合成的方式,那能不能通过全局动态快门来降低数据量呢,画面中不同区域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高速运动区的像素开对应的高速快门,低速运动区则开相应的低速快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cmos的数据输出量。我是从全像素对焦技术猜测到全局动态快门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早已成熟,都是对单像素的控制技术,前者是基于单像素双光电二极管对光线的相位的识别,猜测后者的核心技术是对相邻单像素或相邻区像素光强变化的判断识别,进一步猜测现在CMOS或者说摄像头模组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专用计算能力了(通过内部的FPGA或者专用计算单元,这个需要层抛和X光微拍分析才能验证),但这里猜测的作用不是将数据在缓存进RAM之前进行初步加工处理(不排除也有初加工数据的可能性),而是对像素的控制,如双核对焦和动态快门中的对像素的控制需要极低时延的计算和判断。所以我认为全局动态快门在技术实现上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这也可以算作是热区识别的进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