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热销将为国产汽车产业链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本文由子贡研究员汽车组团队创作
七月份的汽车销量大部分国内新能源车已经公布了,数据还是非常亮眼的,主要公司都取得了比较大的上涨,新势力的理想、蔚来、小鹏环比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在二级市场上,汽车公司的股价也是表现非常不错,理想汽车更是已经快涨回到历史最高价了,小鹏汽车最近从低点也反弹了两倍多:


传导到国内汽车板块,赛力斯、众泰汽车也都出现了翻倍的行情,当然国内的这些汽车板块有跟风炒作的嫌疑。
我国新能源车已经领先全球,而这个趋势发展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良好的趋势发展下,我们的汽车工业产值和利润也是稳步攀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工业2023年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44931.3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利润总额2176.3亿元,增长10.1%,两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13.5、26.9个百分点。可以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推手。
我们知道,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进口车和合资车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汽车零配件也基本是由国外企业主导的,国内企业即使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依然是很难打破他们长达几十年的牢固关系的,而新能源车的崛起为国内产业链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之前因为特斯拉产业链国产化,国内已经涌现了诸多优秀的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营收几倍的增长,并且成为了各自行业的颠覆者,如星宇股份、拓普集团等,而股价也是短短几年时间上涨超过了10倍。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热销,我们认为国内汽车产业链到了一个奇点时刻,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快速抢占传统燃油车的份额,接下来会涌现一大批高速成长的企业,可以说这就是历史性的机会。
本文接下来对部分汽车产业链做一个分析,我们相信这些产业都会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级大牛股。
一、空气悬架:配置门槛下探,国产化持续加速。
预期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对应的空气悬架对应的市场空间将达到 235 亿元,年化增长率将突破 100%。
在空悬技术不断推广、单车成本不断下移的背景下,部分国内新能源 车企开始尝试以全栈自研或是直接与本土供应商合作的方式进驻空气悬架行业,直接向上 游厂商分采零部件并由主机厂自主集成,以绕过海外巨头的高昂集成壁垒。
1、保隆科技:立足自研空簧总成,有望扩展全产业布局。在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方面,乘用车空气弹簧达到自研并量产。
2、中鼎股份:空气供给元件龙头,定点订单加速放量中(已收购空压机龙头 AMK)。
二、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 ASP 提升 3 倍,达到 6275 元左右。本土配套和成本优势给国内新能源行业厂商带来新机遇。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757 亿,全球汽车热管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200 亿元。
国内诸多新势力品牌在诞生初期,往往存在市场预期销量较低,在跟供应商进行接洽时,更加愿意给成长型供应商更多尝试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热管理企业便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自身单车价值 量的提升。
1、三花智控:凭借在家用空调领域的深耕,逐步开拓汽车热管理市场。
公司定位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由零部件切入并逐步向 组件和子系统发展,已成为法雷奥、大众、特斯拉、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通用、吉利、比亚迪、上汽、蔚来等客户的合作伙伴。该公司的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系统集成组 件在细分领域已经做到行业领先。
2、银轮股份: 40余年专注于汽车热管理行业。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客户有沃尔沃、保时捷、蔚来、小鹏、威马、通用、福特、宁德时代、吉利、长城、比亚迪、宇通、江铃、长安等。
3、盾安环境:全资子公司盾安汽车热管理作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零件的供应商。
已成为比亚迪、蔚来、理想、一汽、上汽、吉利、长安等主机厂 的合作伙伴,同时和宇通、中车、一汽解放等商用车车企在商用车电池热管理领域也建立 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域控制器,迈向汽车智能化的成败关键。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渗透与普及,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占汽车的比重也逐渐提 高。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等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且左右购买决策的功 能配置。
1、德赛西威: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的整合。
根据英伟达官网显示,其在全球范围内有 7 家 Tier1 供应商,德赛西威为中国大陆唯一 Tier1 供应商,
2、经纬恒润:已发展为国际一线的综合汽车电子系统服务商。
经纬恒润主要基于 Mobileye EyeQ 系列芯片深耕前向驾驶辅助领域。
四、制动 IBS:汽车电动化催化,渗透率持续提升。
汽车制动系统从功能上主要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分类如下图:

1、伯特利:公司的主要产品分机械制动产品、机械转向产品和智能电控产品三大类。
智能电控产品主要包括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线控制动系统(WCBS)、电动尾门开闭系统(PLG)、高级驾驶 辅助系统(ADAS)、电动转向管柱(EPS)等。
公司针对新能源车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双控电 子驻车制动系统(D-EPB)在原有 SmartEPB 基础上升级,提升新能源车辆驻车可靠性的 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整车厂零部件采购成本,目前已成熟应用在多款新能源车型上。
2021年国内乘用车 EPB 新车搭载率为 78.15%,伯特利 EPB 市场份额为 8.3%,排名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第一。
五、小三电:高压电动趋势下,量价齐升。OBC、DCDC、PDU 构成新能源“小三电”(车载充电机 OBC、DC/DC 变换器、高压配电盒 PDU)。
车载充电机(OBC)可实现新能源汽车慢充功能,DC/DC变换器(直流-直流变换器)从动力电池取电,给车载 12V 或 24V 低压电池充电,高压配电盒(PDU)对整车高压电管理,将电能传送到电机、空调、加热器等设备。
小三电单车价值约 3500 元,车载电源集成式产品单价约 3000 元。目前行业规模在 281 亿元,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可 达 660 亿元,2022-2025 年 CAGR33%。
我们看下小三电在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1、威迈斯:公司是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品第三方供应商的行业龙头公司,主要客户有上汽集团、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吉 利汽车、日立楼宇等。
2、欣锐科技:公司贯彻“品牌向上”战略,深受新能源客户好评,客户包括比亚迪、小鹏、极氪、本田、吉利、北汽、哪吒等主机厂。
本文只描述了部分产业链,而汽车产业链远远超过本文所列,诸多细分板块都存在巨大的成长性机会。
我们认为,在选取公司的时候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空间较大的细分行业,全球规模超过1000亿为最佳。
2、国产渗透率比较低的,原则上能在20%以内的最好。
3、新能源车相对单车价值增加比较大,最好是能翻倍的。
4、国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
5、配套主机厂快速放量车型的。
6、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处于本土企业第一梯队的。
$理想汽车(LI)$ $小鹏汽车(XPEV)$ $蔚来(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