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发展路径,对应二八开的群体
读了职场蛙幽哥的最新文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真正的干货)https://mp.weixin.qq.com/s/MO4j_ALqL_T5DjTTCqxOhg】,又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启发。
当然文章中有些论断并不赞同,其反映出博主武断的放大受益群体,为了拉高就业辅导市场容量的手段。这样的手段在其他求职博主如【什么都不会的应届生怎么找工作?https://mp.weixin.qq.com/s/1PJ7WVfqS0j52AQOfmsn_A】也可以看到,好像根本不用管自身水平,仅靠ta的方法就可以拿到高薪。
结合曾经看过的《自学是一种手艺》内容以及各种思考,可以提炼出两种发展路径。
第一条路
针对有明确爱好的群体,他们对某件事情有强烈的热情,能够长期坚持。短视频、打游戏等娱乐就不符合后面特征,在长时间的娱乐后人们感到空虚,而爱好带来的结果是充实,也即乐此不疲。
那么建议就深挖爱好,成为能够提供价值的专家,最终使得社会中的企业“因人设岗”。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oppo公司在微博给B站何同学发出入职邀约、搞科研的颜宁老师被挖到深圳医学科学院做院长、百度最年轻副总裁李叫兽的战略故事……
要完成这条路径,可以通过运营自媒体,把你那强烈热情所达到的成果、奖项、观点,利用公开化写作或者视频向社会表达,从而打造个人品牌。
第二条路
拥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是少数,第二条路针对的群体将会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中之一的人可以被认为属于这个群体。
1、没有带有强烈热情的爱好。表现为摆烂躺平,混吃等死,得过且过。
2、仅仅能够明确非爱好。表现为不喜欢这也不喜欢那,幽哥文章中讲的不断换工作故事主人公就是典型。
3、要么有广泛爱好但是都并不强烈。表现为对世界有些好奇心,但是都浅尝辄止,做不到乐此不疲的程度。读书、看电影等将被归为这一类,因为如果是强烈的爱好将表现为:专业拆书如樊登、影视鉴赏如木鱼水心。
这时学习求职博主的技能和理念将非常有必要。及时树立爱好并不等于工作的观念,不要一直迷茫在“要明确爱好从而找工作”或者“必须专业对口的找工作”的漩涡中。
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有了经济基础才好混吃等死、或者读书、看电影,过着悠闲小日子。
求职博主说的海投然后边做边学,我以为就是拉高就业辅导市场容量的手段,并不完全赞同。理由已经强调多次,只有能提供价值的才有高价格,被别人培训不如培训别人。
拿出所谓十大明星的例子刻意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我以为犯了“滑坡谬误”,但是这个例子有其可取之处的。我们应该尽量拓展自己的影响圈,缩小自己的关注圈。在会给自己发offer的工作里面挑选,少花点时间空想没有着落的工作。
应该要提前执行职业规划的动作,浏览工作,找到心里不排斥的、市场上量大的岗位,评估硬性条件(如985学历,限男性等),按照JD去做刻意练习,把会给自己发offer的工作拓宽一点,再宽一点。
练习一万个小时,可以成为行家。想要赚更多钱,再花一万个小时精进对应的技能。这两万个小时,和爱好没有任何关系。
结语
本文可以算作发牢骚(毕业季,身边就业情况汇报)的补充篇,即拿出解决办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识到自己属于是要走第二条路的群体,修正思想后就拿出行动来。

原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