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隐入尘烟》被打碎的时间美学

2022-09-14 19:29 作者:终南影话  | 我要投稿

    最近,《隐入尘烟》的大火让小众艺术片的创作者看到了一线市场希望。诚然,该部影片的起势少不了短视频平台的媒介功劳,然而,从点击视频的爱心到买票走进电影院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动力机制,两种不同的媒介呈现存在根本的差异,在此过程中观众将看到被短视频所解构的文艺片在作者性表达上的湮灭,就这部影片来讲导演对时间性的表述便成为了短视频与电影在诉说过程中存在的巨大差异,短视频的媒介形式恰恰否定了由电影独特的媒介属性所建构的时间美学,并且在二创以连环画式的讲述过程中创作者并不对该种缺失甚至是冲淡戏剧性的美学特征进行关注,而这种被遮蔽的表征却是解读本片不可或缺的角度之一。

    影片《隐入尘烟》讲述了有铁夫妇建立家庭后的一系列艰辛经历却最终意外走向苦厄结局的悲情故事,电影采用线性的时间进行叙事,通过时间次序的排列,影片呈现了有铁夫妇两个人内敛的命运斗争,同时也带观众回观了农耕文明1.0的生产活动景观。在访谈中,导演李睿珺谈到影片的叙事与场景是跟随着四季物候的变化进行设计的,时间的流动是嵌套在叙事中的核心情节之一,它表现出了一种四季农耕的百科意味。对此导演在许多细节上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证,诸如燕子搭窝的时间以及农作物在时令中该有的生长特征等。时间在影片中被赋予了哲学色彩与深刻的叙事意义,电影以“时间”去结构叙事的同时又以叙事去表述“时间”。影片设置“四季”这样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落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呈现有铁夫妇在一年中的生活变化,在紧凑的叙事状态下建立出人物矛盾及其立体形象;另一方面,它又体现出对自然中的存在规律包括人本身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时间意象,其意涵都指向着四季为时间结构所指涉的“轮回”。例如有铁利用土搭建的土方最终又被夷为一片黄土,干枯的麦芽在有铁的死亡时刻重新焕发生机等等,这种尘归尘土归土的视觉表现传递了导演对文明发展同自然紧密相连的社会思考以及农民顽强朴素的生命观。此外,影片还利用长镜头的时间性形成了观众对银幕的凝视,在这种凝视中以有铁夫妇所代表的底层人群与乡村他者得到了现实中的存在感。电影在两位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时间的缓慢甚至是迟滞构成了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空间质感,乡村需要一个绵延的时间去进行生产而城市则恰恰相反,或者说影片利用时间折射了传统乡村精神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而两位主人公则可以视为时间中的殉道者,他们证明着一种“落后”中存在的正义。同时,时间也使得空间与人生成的生产劳作场面获取到历史意义,它详细的记录了一种生产方式的遗留,观众在完整的生产场景中得到了被城市生活以及现代性在空间生产方面反噬的原始记忆。导演将时间利用为了阐释主题与建构空间的水分,时间的线性流逝将“隐入”二字赋予了表现层面的运动状态,揭示出文明形态在时间中总是不断泯灭与再生的社会规律

    再返回看二创对观众理解影片的影响便可发现,短视频的着力点主要在于讲述令人深刻的故事,这种打碎了时间与空间的解构形式将电影意图传递的精神大打折扣,它是一种被剪切拼贴的影像化阐释,所以在时间与空间中逐渐滋生的,在镜头组序下缓缓蔓延的电影质感、情绪、知觉全部都破碎掉了。并且被切割、切分又重新拼装的,由二创作者所认为的核心的、有卖点的提取实际上都折叠了影片文本的完整性和层次感,所以观众通过二创所认识到的电影是一种深度的不完整。二创的作用更像在于发挥它的传播效益,而如若体察到电影的实在精神与完整意义则依然要通过影院机制来完成。

论《隐入尘烟》被打碎的时间美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