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1、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这些疾病不能被病原体感染,也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播,因此也称为非传染性疾病。
在突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病时间大多是一致的,往往有突发的情况。病变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相对固定。
发病率通常以片状或块状的形式出现,通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肥料、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相邻植物之间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不大,甚至附近一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多为整株呈现症状,在不同植株上分布较为规律。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物一般可以恢复健康。没有症状的生理疾病只有症状,没有症状。
2、传染性主要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病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可以从一种植物传播到另一种植物,因此它们也被称为传染病。
继发病的发生发展有轻、中、重之分,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在早、中、后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田间可以同时看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病害中心在有限的田野中,田野中有病害植物或叶片的拼接,然后在病害植物和健康植物交叉的地方蔓延,远离病害中心的植物病害减少,相邻病害植物的病害严重程度也有差异。
除病毒、线虫和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病斑分布是无规律的,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进行病害外,其他具有传染性主要病害发展都有综合病征。如细菌性感染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当然,无论是生理性疾病或传染病,为了使诊断和鉴定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实验室鉴定也应该结合起来,进一步获得更加准确的不同形状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