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生应该如何复习?|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今天我想回答一位二战同学的问题,她说: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二战考生,今年还没有开始复习,我去年全程跟着凯程的课学习。之前听您说有些同学复习得晚,但依然能考上研究生。我赞同您的说法,我去年是从五月份才开始看课,一个月才看完一本书,在9月份才看完所有课程,最后专业课取得了200多分。但是我的英语没考好,所以没能成功上岸。我想问您,二战考上可以听一遍课程之后直接开始背书、做题吗?因为我觉得如果全程跟下来的话,耗费的时间太长了。
看完你的文字,我觉得你是一个超级坦诚的人,你毫无保留地向大家分享了你的经历。接下来我就根据你的情况给出相应建议,如果有同学和她有着相似的经历也可以做个参考,希望能解答大家的一些疑惑。

根据去年专业课考试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其实我觉得我们考研最难的地方就是知识量太大,如果我们想学得扎实,想把细节性的知识点领悟透彻,每门科目都需要至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学习。
但是进入7月以后,已经不允许我们一个月学一门科目了,我们只能快速地学习重点知识。而这样往往导致我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透彻,也会让我们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专业课分数达标
我认为你要根据去年的情况来决定今年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去年学硕专业课已经考到了200多分,专硕专业课达到了100多分。
那在今年学习时就可以从强化课听起,现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多阅读教材,或者阅读《应试解析》/《应试宝典》。
专业课分数较低
假如说你去年专业课分数比较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这可能就表明你学得不够细致深入,对知识的全盘理解、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觉得是需要从头开始认认真真学一遍的,你可以选择听基础课,也可以选择不听课自学看教材,这两种方法都可行,只要适合你自身情况即可。

保持新鲜感,反复钻研知识点
我想给所有二战的同学说一件事情,对二战生来讲最残酷的是什么?是知识的重复量太大了。
很多知识你们去年都接触过了,反复背过很多遍,在今年学习时可能就会失去新鲜感,可一旦你掉以轻心,一个月不背书,不再重复,那些知识就会从你脑海中消失。
像很多同学在去年12月份初试考完之后,便再也看不进去初试内容,不出一个月,那些学过的知识点便忘得一干二净。等到复试老师提问初试专业课的内容时,有些同学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就连“蔡元培”这样五星级重点知识都能忘记了,仅仅记住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剩下的全还给我了......
但大家这种情况我也能理解,像我最近正在为下一年的《应试解析》/《应试宝典》的修订做准备,需要我反复读书。
但很多时候我真的是读不下去了,我对这些知识太熟悉了,一遍遍地读熟悉的知识真的很乏味、很痛苦。于是我就拉上凯程编辑部的伙伴,三个人为一组,每一组都有我。然后我和他们一起阅读,慢慢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会发现《应试解析》/《应试宝典》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所以大家不要害怕乏味、枯燥,其实当你在仔细研读教材或者听课时,会发现还有很多细节知识点是你以前忽略的。你们要耐下心来,全面地、细致地、有重点地学习,并从整体出发把握知识、建构知识。

这位同学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背书,她说:
在去年备考过程中我总是觉得背书很难,我到了后期时间已经不够了,但我既想背书又想看课,同时还想结合宝典去背,所以我一直都在走弯路。特别是在背教心时格外费力,中外教育史有时间线索,而教心需要理解透彻,我总觉得我学不明白教心。每一章我都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弄明白,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有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我认为一战失败的同学无非就三种原因,一是他的分数考得很高,但目标院校的分数线更高,太卷了;二是他的目标院校压分导致分数不高无法调剂;三是知识量太大,时间紧迫、学不完。
这位同学反映的便是第三种情况,你五月份开始学习,要理解几门科目的知识,并且还要将其整理成能背诵的文本。阅读教材要花时间,听课也要花时间,直到9月你才听完基础课程。
到了9月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备考的心思很容易杂乱,而你又想背书,又想听课,又想阅读教材,到头来哪样任务都没有完成好。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复习时间有点晚,教育学知识量又大,从而导致后期时间紧张,复习不完。多数二学生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时间不够。
所以我想给今年的学生提个建议,不管你是应届生、全职备考还是在职备考,都要尽早开始复习,这样才能保证你在七八月份之后的学习是从容不迫的,同时还能兼顾政治、英语。如果是专硕还要兼顾专业课二,所以一定要早点开始复习。
很多同学会担心听不完课程,我问过很多二战的学生,大多数的二战同学可以听完凯程的全部课程。
就是因为他们开始得早,紧紧跟住了凯程课程更新的进度,甚至有些同学还每天在各个平台上催促我们更新。我也着实佩服这些二战同学,他们不仅有时间听课,有时间背书,还有时间催课。
准备二战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利用今年这次机会,没有那么多事情打扰你们,可以早一点学习,早一点把该做的任务完成,这样后面就反复巩固、复习,再兼顾一下真题和热点就够了。

利用好《应试题库》
这位同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做题以及《应试题库》的使用方法,她说:
最后,我想说一下凯程的《应试题库》。我相信很少会有人像我一样对待这本书,我把311的《应试题库》全部拆开了,将答案和题目撕下来。《应试题库》上的题我都刷了两遍,选择题第一遍用铅笔,第二遍用其他颜色的笔,同时我还会把错题标注下来,我还将上面简答、辨析、分析题的维度背下来了。最后311专业课的分数还不错,所以我觉得《应试题库》这套资料很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感谢你对凯程资料的认可,我觉得你《应试题库》的使用方法很棒,十分值得大家借鉴。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应试题库》,二战的同学更要在做题中总结一战失败的原因,深入理解体会主观题的答题维度,总结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对于那些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进行标注和积累,反复练习。
同时,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我觉得你需要在各个科目上共同用劲儿,不能让其它科目拖你后腿。如果你觉得专业课已经奠定了一些基础,也不要骄傲,还是要继续巩固,反复背诵、练习,不然很容易遗忘。

其实对于二战生来讲,复习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很多知识都已经学习过,已经没有第一次学习的新鲜感和激情了。
但同学们还是要认真备考,仔细研读知识点,去挖掘去年忽略的细节性知识,也要反思总结去年失败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像这位同学是在公共课上丢分太多,那今年就要平衡好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早点开始备考,为公共课的学习留出充裕的时间,补上去年的短板。其他同学也是如此。
最后祝愿各位二战的同学今年能够顺利上岸,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