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蔡徐坤事件,我们应该有所反思。

2019-04-18 19:57 作者:钉宫病中毒者  | 我要投稿

  看到这个这么有热度的东西,我等小UP为何不来蹭一波热度呢?于是我从蔡徐坤工作室发布了律师函之后就开始思考,我要写点什么东西。过了这么多天,蔡徐坤事件的热度都快没了,我头脑中还是有几件事没想明白,以至于本文一直难产。那今天就不妨写出我的思考,让各位一起来参加一下这个头脑风暴。

一、我们首先要对蔡徐坤事件做一个大致的导向

  那么蔡徐坤状告B站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没有,的的确确B站有一些已经超出调侃的,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视频。B站放任不管,有缺乏管理的过失存在。但是本次事件的一个前提就是,蔡徐坤之所以被黑,还是由于自己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其实在蔡徐坤之前,我在写TFBOYS的为什么被黑时就提到过。

  那就是越境。TF被攻击就是因为他们是娱乐圈的人,但是时不时的来ACG圈子指点江山,从代言中国二次元到最近的喧宾夺主的《夏目友人帐》宣传,都是这个问题。蔡徐坤的问题也是这样,NBA和蔡徐坤一点交集都没有,两者强行绑定就是让两个圈子的人互相攻击的做法。

  作为ACG圈子的B站和蔡徐坤其实在某些地方都是半斤八两。我们圈子作品黑和CP黑不比对面圈子少,看一下今年的一月新番,基本上B站力推的几部作品都是成了战场,组团刷低分的也不比对面差。而且B站为了流量干的龌龊事不比对面蔡徐坤干的少,别忘了大忽悠事件。

  关于B站的鬼畜,我们要认识几个重要的问题。

  1.鬼畜到底算不算侮辱?

  答案是肯定的。我看到好几个萌新喜欢用局座、成龙、唐国强、葛平的例子来证明鬼畜不是侮辱,而且当事人都很大气,所以获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但是这个观点很明显就隐藏了很多东西。的确,上述的几个人对鬼畜很宽容,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欢自己被恶搞。周杰、张家辉、佟大为等人就明确表示很讨厌这种恶搞。说句实在话,恶搞能不能被接受,那是当事人的事,不是我们观众决定的。既然人家不喜欢,那就不恶搞。

  但是有一点还是要注意的,那就是,被鬼畜的人,很多不是恶搞,而是存粹带着恶意侮辱的。新观众可能不记得了。局座这个称呼最早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张召忠教授当年在节目上说过两句玩笑话:海带防潜艇和雾霾防激光。那期节目我是看过的。教授是在讲解潜艇的时候偶然提到潜艇害怕海带缠绕,于是开玩笑的说我们可以种植海带来防御去潜艇。这段节目被某些网友剪辑后,配合当年张教授对伊拉克战争的误判,将其包装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砖家叫兽,满口胡话。局座就是对这个的侮辱性称呼。直到好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澳大利亚的一艘潜艇被海带逼出了水面,局座才得以清白。而葛平老师则是被造谣给有关部门举报日漫而被攻击了很久,葛炮这个说法在北方方言是很侮辱的存在。我姥姥也只有气到上头了才会这么骂。

  所以作为B站用户的我们要有一个13数,鬼畜恶搞这个东西,当事人的感受是重要的,不能道德绑架,而且鬼畜本身就带有侮辱的性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蔡徐坤既然不喜欢,那B站其实就要禁止。

  2.蔡徐坤真的是想和B站斗争到底吗?

  其实如果要真的打官司。蔡徐坤铁了心的要将维权进行到底。那么B站基本上没有胜算,B站转发的那篇文章和本次事件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如果进入到法律程序,那B站肯定没有胜算。

  但是从目前的事件来看,蔡徐坤是醉翁之意不在酒,B站也是察觉到了蔡徐坤心里的小九九,所以也敢这么霸气的回应。哎,在蔡徐坤工作室发布声明不久后,蔡徐坤的首部个人单曲问世了。不得不佩服这个以玩弄流量存活的偶像,一套一套的。

二、蔡徐坤事件,都是失败者

  在本次事件中,我们猛的一看,蔡徐坤收获了更多的搜索流量和同情流量、B站也收获了更多的蔡徐坤黑粉的流量,蔡徐坤粉丝更加团结了,B站粉丝又可以欣赏更多好玩的鬼畜了,好像所有人都是胜利者。实则不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

  对于蔡徐坤而言,他的评价更加的两极分化。喜欢他的都是些无脑喜欢,而抹黑他的也都是无脑抹黑。对于蔡徐坤而言,这就是个杀鸡取卵的事,他的粉丝流动性几乎被锁死,喜欢和不喜欢的没有任何的缓冲带,日后他的粉丝增加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自己将自己的未来锁死。而对于B站而言,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各位看过B站上市时国外对B站市值分析,就会发现B站的问题。当时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B站展示了伊丽莎白鼠的视频作为B站展示的一部分,但是国外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视频大部分都是游离于法律的边缘,很容易出现纷争。不难看出,从潇湘公子公开叫板六小龄童到现在鏖战坤爱,B站一次次的将自己卷入到了不必要的纷争去。蔡徐坤越境NBA会出事,相对的,我们ACG圈子越境到演艺圈也是一个道理。B站70%的流量来源于UP主自制视频,但是这70%的视频大部分都有着法律版权等问题,所以B站过多的暴露自己无异于灭亡自己。而对于蔡徐坤的粉丝和B站用户而言,两个圈子更加乌烟瘴气了。

三、延伸思考,从TFBOYS到蔡徐坤,为何会和ACG圈子水火相容?

从TF到蔡徐坤,我都写出了他们受到ACG圈子排斥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娱乐圈的,而B站是ACG圈,两个不同的圈子强行碰撞必然会导致摩擦。我们不理解蔡徐坤粉丝对于一个陌生人狂热,同时,对面圈子也看不懂我们对一堆塑料小人和虚幻角色的狂热,双方看谁都看着别扭。这就是两个不同圈子相遇的问题……

  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TFBOYS和蔡徐坤是和ACG圈子截然不同的圈子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不同。

 但是最近几年这些男团女团都是仿照日韩的偶像经济的产物。日韩,尤其是日本,在八十年代,偶像经济就蓬勃发展,偶像蓬勃发展是和动漫不分离的。偶像经济的崛起是在日本动漫大发展的时期,偶像参加动漫的各种活动,为各种动画献上主题曲。到了千禧年后,甚至出现了偶像兼声优以及虚拟偶像和互动式偶像。这些东西都是在ACG圈子下发展的。追偶像的大部分也都追动画,偶像宅也是宅的一种。很多偶像的活动场地就是秋叶原,而秋叶原又是日本动漫的圣地之一。

  原本在日本是属于ACG文化一部分的偶像,怎么学习倒了中国,就变成了ACG圈子之外的部分?这是我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之一。

  我个人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资本的选择。

  中国目前的经济文化,尤其是ACG这方面,还没有达到日本那种高度。资本想要赚钱,ACG这口饭不太好吃,所以将日韩的偶像经济照搬来之后,又回归到了传统的娱乐圈营销模式。而日本的偶像经济中,偶像是商品的一种,是一种包装商品,偶像本身不需要演技或者唱功,需要的是包装。而国内沿用了这种做法,一个个没有演技没有唱功没有作品的偶像在中国诞生,对于演艺圈来说是个怪胎,对于ACG圈来说是个异类,可谓是孤芳不自赏。于是资本又调动了流量营销的模式,将其剩余价值榨干,能在两个圈子中制造矛盾或者赚到钱就拉下面子干,将各种谩骂也化为流量变现,最终,形成了这么一个畸形的模式。

  但是我随机有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是建立在中国动漫经济不好的前提上的。但是如果中国的ACG经济不好,那为何我们的二次元手游开始进军境外,为什么动画片的版权大战能够打起来?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资本对动漫本身的看法就有问题?

  如果是这么想,那么很多事情就茅塞顿开了。

  当年《国家队》下架的时候,有一位评论说的好,本来就是一部深夜动画,非要过度的暴露在大众视线下。《国家队》当年是23点到26点播出的动画(给萌新提个醒,日本实行30小时制),这个时间段播出的动画本来就是不建议给小朋友看的,可是咱们百度大佬,将这么一部日本都是低调放送的动画,大张旗鼓的在自己的视频网站和搜索引擎毫无节制的宣传。你说里面的那个姿势没问题吗?软社情,都明白的,曝光出来就是挨打的节奏。

  我从当年《国家队》后就一直在呼吁,找回我们看动漫的羞耻心。十年前,看动漫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为日本动漫的的确确很社情暴力,所以我们圈内的人自己低调的看就完事了。但是十年后,资本误以为,动漫这个东西,人少了不赚钱,想要扩大基础,于是不加节制的扩大群众基础,很多新来的把本来低调的软社情当做了理所当然,误以为这个在国外很流行,只是中国太保守。所以时间久了,我们这个本来低调的绅士俱乐部,硬生生的变成了大众菜市场。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堆满手办和抱枕的房间,进来了一群大妈,他们拿起你的手办和抱枕观摩着,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人都这么穿,于是这些个大爷大妈就穿上了水手服,嘴上吊起了面包,还问你,好看吗?这时候的你只能报以尴尬。这就是为何二不起的原由,动漫里有些很丢人很羞耻的,比如妹控,你去找一个完全圈外的,和他聊聊和自己妹妹谈恋爱,他只会觉得恶心,所以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应该低调,而不是拿着马林诺夫斯基的书去证明妹控很正常。

  ACG圈子小众,因为内部有些有碍风俗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排外而且处于亚文化领域。本来就不是一个拿出来曝光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资本大佬打错了算盘。

结尾,好了,蔡徐坤我就发表这些观点了,能够看到这里的朋友,感谢捧场,我估计很多人都有些上当的感觉了吧。吗,其实就是发散思维的玩玩,虽说玩,但是上面说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至于以后嘛,且行且珍惜吧。

蔡徐坤事件,我们应该有所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