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逻辑比第二部好,但制作上却有欠缺
这一部当时在国内票房不好,除了因为撞档《金刚狼》和《南京南京》,还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这里简要分析一下。
打光相当阴间,不太注重细节,和前几部比起来,这部的企业号就像没通电,人物经常黑成一块,看都看不清楚




第一部里在派克第一次指挥时对他使用了这种光线,侧面单开只把眼部打亮,这种光线其实经常出现在tos的老舰长身上,除了强调角色的眼神外也是强调派克的舰长地位,表现tos的质感
舰艇内部背景都有点光打亮,突出科技感
对比一下就知道超越星辰的灯光有多糟糕,别说轮廓光和氛围了,连人都看不清,同样是阴暗场景,可对比老骨头初登场第一部是怎么塑造轮廓的


猜测可能是为了解决JJ炫光故意这样做的,可惜用力过猛,经常画面黑成一坨
其他:
1,过于中规中矩
第一部时讲的是小舰长和小大副的出道过程,第二部则是二者的友情升华。在第一部中,虽然反派尼禄无理取闹,但是舰长和大副之间的成长和冲突让人焦点转移,目光聚焦于两位主角,中间穿插性格鲜明的配角和打斗、笑料,可以说虽然一些细节处理不佳(比如没解释瓦肯和地球的防护导致很多人感到迷惑),但是总体内容充实,看下来不累,经典桥段也颇多。
第二部本子有太多bug,还照搬老版剧情上演“擦玻璃”,但是加入在国内名气颇高的卷福出演大反派,不管文戏武戏都手到擒来,让人叹服于他的演技和可汗又帅气又残忍的形象,即使主角团在这部剧情削弱也没有太多违和感,虽然仔细分析满满都是槽点,但是在影院看那真是够爽,尤其是小舰长突然死亡,大副突然爆种痛打可汗,更是把情绪释放点推到高潮,总体节奏把握得很不错。大副和舰长之间的友情又是“男泪女笑”,科学官福利段落也有,可以说全方位讨好了各种性别取向的观众。
第三部换了导演,总体思路更偏老版,主角更成熟,导演就是想讨好新人同时讨好老粉,但是突然成了群像剧,这样带来的问题是:距离第一部09年、第二部13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没有看过前两部的观众会感到非常困惑(这也是派拉蒙决策问题),观众没有前提准备时并不会觉得这么多人的大段对话有趣,前作亮过并且积累了不少人气的苏鲁、大副,本作都沦为背景板,可以说除了放射性珠宝,基本没贡献什么看点,还不如医生的吐槽让人印象深刻,总体下来平平无奇,而高燃的虫群爆炸却放在了倒数第二爆点,那最后一个点要更燃更爆才行,可惜最后小舰长和反派的决斗并没有达到这点,观众情绪释放不够,自然就会觉得“平”。较好的处理是不做独角戏,一边是舰长手撕敌人,一边是大副医生燃爆虫群,两边镜头穿插也许更精彩,最后救人让苏鲁来露脸。ps:金发妹人呢?
而且这部的反派的想法我真的理解不了,而且人物形象设计没有特点,混在杂兵里都分不出来……靠反派肯定撑不起来
2,场面不够宏大
国外观众我不知道,国内观众确实对大场面情有独钟,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对星球大战无感的原因之一,“都上太空了,怎么还用剑?”,甚至有人说星球大战是“太空武侠片”,同样的困惑也出现在沙丘和本部st中,有人在网上评论“前两部jj还可以,这部就成传统动作片了”,不得不说是点出来了这点。
仔细一想,中国人从小看大场面长大,对剑客故事和好莱坞有时显得有点蹩脚的动作设计看不上很正常,毕竟我们自己有袁和平成龙甄子丹,传统打戏早就看腻了,一群人开飞船炸来炸去、阿汤哥惊险冒险才是国产片欠缺所以大家爱看的,前两部jj本身就是拍碟中谍出来的,可以说在场面设计上确实不俗,相比之下,第三部中间都在森林里正常地打斗就显得比较普通了
甚至有人抱怨“每次就是一个星球,格局太小”,我看这人是真胃口不小,看星球大战不就得了……不过确实三部ST每次都是在一个星球的武力上表现不够,没有那种压迫感,缺乏了一些刺激
猜测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建议做冰川或无人场景,搁澳大利亚戈壁上一拍就完事,目前很多场景还是太“地球”了,科幻感略显不足
3,间隔时间太长
第一你隔得长别人兴趣就低,星际迷航虽然是大ip,但是在非英语地区的市场尤其中国市场依然是缺乏群众基础的,群众是需要培养的,一年一部的哈利波特就把大家搞得服服帖帖,星际迷航虽然ip在手,却不好好拍,让人困惑得不行。
第二隔得时间长演员也老了,尤其是饰演舰长的派派最明显,他现在在神奇女侠1984更是大叔样,我都不知道星际再拍续集要怎么办,虽然我喜欢这个演员,但是理智告诉我帅哥美女大家更爱看,尤其是派派这种少有的男女都会很接受的长相……大副不知道咋了也胖了不少
4,宣发问题
看很多人谈第三部,说就是派拉蒙没好好宣传,其实并不是,我传了视频,当时是主角团到中国来宣传的,另外在暴走等网络节目也有出现
但是宣传点完全错误,1,请张杰代言,当时那几年特别流行请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内明星做推广,但是其实这些人粉丝群体和带货能力本来就堪忧,花出去没效果反而还引来影迷反感。2,上了快本,基本上上了快本宣传的电影都糊了,芒果观众本来就偏低龄,收视率和买票的完全是两码事。
可以说中国发行方完全没找到甲方需求,2016年其实是美漫风潮和“欧美圈”在国内正当大热,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励德漫展,而美漫圈和“欧美圈”(指欧美影视粉丝)本身重合率高、专业人士多、卖安利特别强,其实这些人才是宣传重点,结果宣传的错位就导致这电影都上映了很多人都没听到消息,白白错过当年的欧美热
另外励德漫展时候到场八成的人是女生,可见美漫圈女粉丝多,也许女性聚集的网站也可成为宣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