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无望,商贩押宝明年市场,鲜货大量涌入冷库,农民:太疯狂了
最近一段时间,各类蔬菜涨价让人感慨吃不起,不过随着连日来的晴好天气,供应量逐渐恢复了起来,蔬菜的价格开始进入高位震荡,部分品种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白菜和西葫芦都有不小的跌幅。相信再过不久,整体都会缓慢回落,到时候猪肉和蔬菜的价格都会很亲民。尽管蔬菜经历了涨价,但种植蔬菜的农民朋友们,虽然得到了价格,但产量严重受损,收入并没有更多,而赶上减产却没赶上这波行情农民,或许才是最为郁闷的。
进入10月份,大姜迎来了采收季,同样经历了前期的持续降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大姜产区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一些产区的大姜被泡在水中泡烂了,还有不少是无法进行存储的,减产的情况很明显,但是产地的收购价格却是持续的低迷,一直徘徊在一斤5-7毛左右,如今10月份即将过去,仍没有丝毫起色。
导致行情如此低迷的原因是:去年库存至今的大姜太多,批发价格在1元左右,压低了鲜姜的价格,而由于去年的高价,今年种植大姜的农民也比较多,减产之后的总产量也不会低。两个因素影响下,大姜价格一直未能翻身,产地的农民叫苦不迭。
不过就如今这种形式,很多农民都感慨涨价无望,很多商贩也都对当下的行情失去信心。但现在不好,不代表明年不行,新鲜大姜可以存起来变成老姜卖,况且现在新鲜大姜如此低价,存起来的成本也没有很高,正是有了这些想法,很多商贩押宝明年的市场,寄希望于下一季大姜数量少了,可以有个理想的卖价。
这样的想法和操作,似乎都很合理,毕竟现在的价格是低于种植成本线的,而且有今年这样低价的经历,明年种植的人和面积可能会大减,价格上涨被看好。
对于现在的低价格,很多种植户也是不得已卖大姜,因为自己没地方储存,再低的价格也还是得卖,如果去租冷库存放就与商贩无异了,对于资金不充裕的种植户来,并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毕竟对于明年的行情如何不得而知,增加的冷库租金,只会增加风险。
相对于种植户们的谨慎,商贩们则更加敢于下注,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季仅山东的大姜储存量有可能超过200万吨,而河北、河南等地的大姜也有相似的大量涌入冷库的情况。或许储存量将要创下历年新高。
就眼下而言,大姜如此低价,也还看不到上涨的可能,商贩们却如此大胆豪赌,不少农民表示:太疯狂了,难道要把上一季亏损的,在这一季全都赚回来吗?回过头来看,上一季的大姜为何刚采收时那么贵,明明在当时那么缺货,到了今年却一直跌,商贩普遍亏损,原因很简单——出口受阻。原本该出口的那一部分,因为高价导致国外的买家放弃购买,大部分都转为内销,从而出现供过于求而跌价。
如今看来,这一季数百万吨进入冷库的大姜,到了明年肯定会造成市场拥堵,如果能在有一定利润的情况下,提高出口量,进行有效的消化,或许是较为理想的结果。当然,明年也可能重新经历一遍今年的低迷走势,也可能囤大姜的商贩有其他的考虑,只是就目前这样的收购和囤货的热情,在大多数人看来,真是一场豪赌,可别最后靠喝姜汤来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