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十五讲 王沂孙【完】

2021-09-19 01:23 作者:人间窥视_  | 我要投稿

*讲咏物传统与咏物诗词的部分未整理


【特点】


“餍心切理,言近旨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

“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

(周济《宋四家词选》)


——内心情意深刻,切合事物理法,写近处外物,隐藏的含义却很深远。声调辞藻以及作品的结构安排都可以作为遵循的典范。


——对于国家灭亡的咏叹没有“剑拔弩张”的习气。(符合词委婉曲折的特色,也符合外在环境的惨淡和他个人的感情品格的高低)


⬇️

多写咏物词,用“比”的方式安排全词,寄托内心情感,较为隐晦,特别具有隐语性质(主要出于南宋灭亡后政治压迫的因素)




例1:


天香(咏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采集。


“孤峤蟠烟”:采集龙涎香的地点,远海的孤岛,有抹香鲸喷出的蟠龙一样缭绕的水汽烟雾。同时“孤峤”让人联想南宋最终灭亡时忠臣背幼帝投海自尽的孤崖。


“层涛蜕月”:采集的时间:夜晚涨潮。被月光照耀下海面的粼粼波光就像龙身上闪亮的鳞片,海浪进退,就像龙鳞蜕退。同时月影照在海上,随着海浪进退时隐时现。


“骊宫夜采”:骊龙(黑色)龙宫,时间。


“铅水”:指抹香鲸分泌物晒干后白色的矿物成分。同时,“忆君清泪如铅水”(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暗示国家败亡。最后,南宋灭亡后曾有僧人掘帝王墓葬,将南宋君主尸身中的铅水倒出。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运输与制作,拟人。


“汛”:同“讯”,音讯。


“梦深薇露”:拟人,做带着蔷薇露(龙涎香制作原料之一)香气的怀念过去的梦。


“化作断魂心字”:龙涎香制成后的形状。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焙烤。


“红瓷候火”:器具和火候。


“冰环玉指”:香的形状、颜色,也可指焚香女子美丽的手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点燃后的情状。


“萦帘翠影”:蓝绿颜色,萦回旋转,结而不散。


“依稀海天云气”:原料在海上时云雾盘结的形状。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过去在故园与女子燃香的回忆,燃香的环境要求:门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现实,对过去生活和故国的怀念。


以喜好熏香的荀彧(曾为尚书令,因称荀令)自喻。


国破家亡,年龄老大,再也没有以前燃香的情调,只能徒然地看着眼前空空如也的竹笼(过去放香炉),爱惜残余在衣物和素被上的香气。



例2:


齐天乐·蝉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背景:

1.“头白遗民涕不禁,补题乐府在山阴。残蝉身世香莼兴,一片冬青冢上心。”(清•厉鳄)

王沂孙的朋友唐钰将被盗发陵墓的帝后尸骨重新埋葬,并且在新墓前移栽旧日陵寝前的冬青树。


2.典故: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齐王对王后非常不好,死后的王后心怀哀怨痛苦,化作蝉飞到宫廷庭院的树上不断悲鸣。——《古今注》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典故+背景,叫到五更声音都要断掉,也没有哪怕一片叶子关心。


“翠阴庭树”:“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不管怎么移动,环境都寂寞凄凉,只能重复表达离愁。


【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瑶佩流空”:蝉飞到另一棵树上去。“瑶珮”,玉蝉。


“玉筝调柱”:飞过去的声音。音改弦移,国家形势的改变。


“娇鬓”:蝉鬓,一种发型,常用来指女子黑色的鬓发。南宋有孟皇后,死尸被挖掘出时,头发完好,插有黄金簪。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蝉将要枯萎,生命将要结束,残留的悲鸣越来越哀苦,只能徒劳地回想夏天柳条披拂时的美好。


年龄老大家国沦丧,追忆故国。









【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十五讲 王沂孙【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