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十三行》故事性全无的散文

2023-07-18 04:22 作者:制杖一个啦  | 我要投稿

今天被姐姐拉去看了《长安十三行》,只能说制作方还是挺大胆的。毕竟以我这个小年轻的微薄阅历,看过的电影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归根结底都是故事片,像小说那样地起承转合。 而《长安十三行》以高适的视角进行回忆,回忆的内容十分分散,碎片化。讲李白,却插入了许多他个人的事,故事主体不集中。前后有关联,但属于藕断丝连,不连贯。 因此影片故事性全无,让人犯困。我姐姐说不好看,没有看“懂”。而我则是没看多久就拿出了手机开玩,一场电影下来我已经打到了全服第九。

不过,我边玩边看到了最后,发现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当然是作为一部散文来说。 先生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我姐姐喜欢“求甚解”,拘泥于故事情节逻辑这一“形”,而散文形是散的,根本没有解,故当然“懂”不了。

而“神不散”这部电影显然做到了,散文为抒情,这部电影全部都透着高适的情。他对李白的感情是复杂的,向往怀念李白那样的潇洒胡为,却又更注重自身的责任,拒绝认同。 没错,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李白。但宣传好像以李白为卖点,我姐姐也是这么和说的,看李白。以至于我一开始还以为高适这个角色是像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样,负责不高兴,衬托李白。这种错误认知使得观感更差,早早地拿出了手机。 结果看完才知道电影的眼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句诗,代表前半句的高适才是影片所推崇的,而李白是后半句的代表。“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这句疑问道尽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影片中的李白与其说是潇洒,更不如说是“疯”,完全在欲望的世界中沉醉,喝了酒什么都能忘记。 在电影李白入仕,高适入宴一节更是“疯”到了极点。这一章节,高适格格不入,仿佛被隔了一堵厚厚的墙。高适的战场杀敌之枪法在公主看来有点可怕,痛骂不公的边塞诗在李白等人看来不过是娱乐攀比的的工具。 我认为制作方是想利用李白的这种“疯”来引发观众对娱乐致死的思考。影片大胆采用了娱乐性很差的散文风格或许就是出于这个理由。 不过,制作方也并没有完完全全地批判娱乐,这就体现在高适对李白的暧昧态度。最后的战场杀敌之计,源于李白,也常常挂念李白,真心希望李白好。李白也认为高适是他最好的朋友,有向高适靠拢的心。 也就是说制作方虽把一方极端化来引发观众思考,但最终传达的价值观还是落到了“中”上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不能放弃。

好,点完了我对影片的解读,更多的我也没法说,或不愿说。做过语文题的都知道阅读理解是有条条框框的,解读只能辩技法和内容即“理”,而“情”说不清楚。而这部偏散文,最核心的就是“情”,只能由读者自我感悟。 接下来就说说我个人是否推荐这部电影。 如果你是为求娱乐潇洒的,那么我不推荐,这部电影实在无趣。 如果你是为求得啥赎罪券的,那么我不推荐,区区一部电影做不到。 如果你是带小孩的,那我半推荐,影片确实能让孩子温习诗词,了解历史。但影片表现力很强,沙场的狠,酒池的疯,会让你觉得有些不适宜。 如果你闲得发慌,那我很推荐,作为散文,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出色。

《长安十三行》故事性全无的散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