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帖I21河海大学测绘专业学长高分秘籍来啦~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白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河海大学测绘专业
的备考经验帖干货!
▼
学长信息
专业方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初试360+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高分上岸!
助你2021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1一战到底!
01
我为什么要考研?
一方面是觉得经过本科的学习,感觉专业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学习;另一方面,现在就业压力大,高学历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怎样选择合适专业和学校?
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初步判断,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再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包括未来就业领域,就业城市)来选择学校。专业的话还是选择与本科专业相近的,这样无论是在初试还是复试的专业课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专业课初试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8月底前完成,把专业课书全部过完一遍,梳理框架,建议每天4小时。9月完成,加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扫清盲点,积累简答题和计算题答题经验。建议每天3小时,上午1小时,下午或者晚上2小时。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10月份完成历年真题解答,11月份强化每个部分知识点,12月份复习巩固(真题是重点复习资料)加难题突破。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对于专业课而言最晚不低于9月中旬开始复习,10月底要把专业课历年真题做完,11月和12月就是复习巩固和强化了。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一)个人复习经验:
政治关键在与利用好零碎的时间进行复习,对于考数学一和英语一的我们,其实很难抽出比较整的时间来看政治。在7、8月份可以每天花2-3小时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等到9月份以后,我一般都是利用早上、吃饭前后以及晚上洗漱以后的一些零碎时间来复习政治。利用好这些零碎时间,政治考70+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二) 复习建议
1.4—6月:整体复习所有的知识点,每天两三小时左右
2.7-8 月:精讲精练搭配 1000 题,看一章节做一章节的题目。
3. 9 月份:复习选择题错题,同时去刷市面上其他老师的选择题
4. 11 月份:政治的时间可以相对减少,复习选择题错题。肖四肖八出来以后,做选择题,背诵大题。肖四建议大家要多背几遍,背得很熟练。
(三) 参考书单
前期用书:肖秀荣命题人系列之(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预测(背诵版));风中劲草冲刺背诵核心考点;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考前预测必背20题。 预测卷:肖秀荣冲刺八套卷,肖秀荣终极预测四套卷,徐涛的八套卷,任汝芬最后四套题,米鹏密押三套卷,蒋中挺最后5套卷,任燕翔考前预测四套卷
英语
(一)个人复习经验:
我考的是英语一。在我看来,英语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门学科。四五月份开始单词语法基础的准备(语法书比较推荐田静的《句句真研》),暑假开始阅读真题的刷题。在考研英语中,阅读题占据了100分中的40分,除此之外,与阅读相关的新题型(10分)也与阅读方法的训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得阅读者得高分”这句话放在考研英语中非常适用。同学们可以在一套套阅读刷题中总结出题目类型、选择技巧等,也可以通过看阅读题的网课(例如唐迟的阅读技巧视频、何凯文的阅读网课等等)对阅读题的选项设置、考察目的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二) 复习建议
1、三四月份开始用单词书记单词,一直循环到考试之前,每天一到两个单元。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词汇量非常重要! 2、从3月开始做真题,3—5月 做1998-2005 ,6—8月做2006—2013年,9到11月做14—18年,主要是阅读理解,反复做3遍以上,做到每一篇文章非常的熟悉,像看中文文章一样,理解正确答案的思考逻辑。 3、新题型、完型等题从暑假可以开始学习技巧,每天做一点点练习,保持感觉。作文可以等到最后准备,直接背了一些范文模板。
(三) 参考书单
1.所有题型必备:英语真题(淘宝最畅销的黄皮书)
2.单词:新东方乱序单词书、恋练有词视频课程
3.作文:何凯文英语写作高分攻略或买高分考生的作文资料(我真的不是特指我,网上很多)
数学
(一)个人复习经验:
数学复习不像政治,是可以靠突击一两个月就可以考个好分数的,数学,考的是知识底蕴,是基本功,没有长期扎实的复习,是不可能考出高分的!鉴于数学复习的长期性,建议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即可。不过不用太过着急,大三下学期学的都是专业课,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落下。下学期可以慢慢复习下来,不用急于复习几遍。第一遍基础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在初步阶段打好基础。选择的书籍呢,建议在复习完高数上下册,线代和概率的课本后(记住一定要先复习至少一遍的课本),选择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来进行总体复习和构建考研数学知识体系。
(二) 复习建议
在我的数学复习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复习全书有很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做课本上的习题,每天基本保持三到四个小时的学数学时间。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同济大学的教材,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顺便看了看原来大一大二时上课用的教材上面曾经做的笔记和上课时候的联系册里勾画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同时做了详细的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
关于线代,我看完课本后,还买了李永乐的现代辅导讲义,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因为看课本的时候感觉没个章节很混乱,而所有考过的学姐学长都说线代是最容易拿分的,在考试中坚决不能丢分,所以我在线代上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再看课本的同时我还买了李永乐的《基础660题》,每看完一个部分就做相应的习题;由于660上面的题对刚开始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当时我的正确率也很低,有时候有种很挫败的感觉,尤其是那些题目只有看了答案才能找到技巧,自己独立做的话几乎找不到思路,而且计算量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事实也证明,坚持是最好的方法。应该说我的复习进度还是比较快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我每天用在数学上的时间一直都保持在三小时之上。
十月份就要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并且是给自己定时做。前面按套题做完后,可以把后面按章节的再做一遍。真题做完了接着就是各种模拟题,包括400题、超越135分,合肥工大五套卷和冲刺班叶老师给的资料,里面有解读大纲、考前点题和全真模拟三部分。每一套模拟我都做了两遍,有的第一遍做的很不好,但是认真总结后再做第二遍你会发现有了更多的理解,疑团就顺利打开了。当然我不建议大家做这么多模拟题,尤其是时间不够的同学,这个阶段可能更多的时间要放在政治和专业课上。数学模拟其实用叶盛标老师的就很好,400题太偏太难,我认为那不代表考研数学的主流,是非主流的。合肥工大五套卷其实也还可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叶老师的模拟代表了考研数学的主流方向。其实不仅是数学,政治也是一样,有些偏的怪的难的有争议的知识点是不会出现在考研试卷中的,考研数学注重的还是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放弃一些你认为的偏难题,把握住主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了。叶老师的模拟和解读大纲我都仔细的做了,虽然做的时候感觉不难,但我们从历年真题中也发现了,数学难度每年都保持在0.5左右,一般不会有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情况。
(三) 参考书单
基础复习看张宇36讲或者李永乐复习全书都可以,后面的练习题可以做张宇的1000题或者汤家凤的1800题,基础薄弱的建议看汤家凤的1800题。后面就是刷真题了。
专业课
(一)个人复习经验:
先是把《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这本书梳理一遍,最好可以记笔记以便后面好复习。然后浏览历年真题,总结出题规律,对重点题目进行突击。最后就是刷真题,熟练掌握每一种解题思路。
(二) 复习建议
8月底前完成,把专业课书全部过完一遍,梳理框架,建议每天4小时。9月完成,加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扫清盲点,积累简答题和计算题答题经验。建议每天3小时,上午1小时,下午或者晚上2小时。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10月份完成历年真题解答,11月份强化每个部分知识点,12月份复习巩固(真题是重点复习资料)加难题突破。
(三) 参考书单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其它建议★
看看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亲爱的,请务必加油!
信息收集渠道
可以去河海大学学院官网或者研究生官网获取相关信息,例如保研的名单。
心态调节
复习过程切记不要急躁,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来复习。相信自己,付出了努力就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