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日报申论范文,笔杆子yyds!(六)

2022-08-01 14:19 作者:华智公考  | 我要投稿

人民日报的文章,如果仅仅用来积累金句,实在是太太太太浪费了!

行文结构、逻辑思维、出彩的观点,甚至精准度极高的词汇表达,都值得我们去琢磨。

先学会拆解优秀文案,会拆、会模仿,才有可能会写。

申论的学习就从读范文开始吧~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人民网评《对新冠康复者就业设置门槛是违法行为》

祝大家看得开心,学得愉快~

啾咪ヾ(^▽^*)

范文结构:

标题赏析:

《对新冠康复者就业设置门槛是违法行为》

平铺直叙,立场鲜明,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就明白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在写作中,我们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用这种取标题的形式。

随着多地疫情防控步入稳定、社会层面逐步恢复正常秩序,不少人开始盘算着求职择业,养活家庭。然而,一些招工市场上,却涌现出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

开篇赏析:

首段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本文的社会大背景——求职需求上涨。“然而”一词,便将话锋一转,后面则言明了招聘方对新冠康复者的歧视。两句话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有强烈的冲突感。

“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一些人,在求职时遇到的问题。有招工者甚至要求查阅求职者最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浦东松江部分劳务中介,有中介表示,迪士尼、富士康、大金等公司都“不要阳过的”。

描述现象:

第二段承接上文,在首段的基础上描述具体事实,增强了说服力。行文至此,作者并未直接言明主旨——“对新冠康复者就业设置门槛是违法行为”。

注意,这篇文章是时事评论,并非标准的申论范文。一般情况下,申论写作应该在首段就明确表达观点。我们可以模仿本段的举例形式,但最好别照搬这种表达观点的框架。

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不仅关乎个体和家庭的生计,更牵涉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利保障。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也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招工者戴着“有色眼镜”,对新冠康复者口头“画圈”也好,白纸黑字“备注”拒绝也罢,都不只是社会温度的缺失,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定性(是什么):

首句就将此次事件定性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这是展开后续论述的基础。段落中间引用《就业促进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条文,有理有据,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最后一句话则点明题旨。基于前文详实的论据,再引出论点,使得作者观点的说服力大大加强。

如果在考场上能够恰当引用与主题相关的法律条文,将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用人单位和招工者出于防疫责任、他人健康等因素的考量,对新冠康复者有一定心理负担,这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但新冠病毒暴发至今,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科学防疫和病毒本身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科学成熟。一者,当前对于新冠患者的康复认定与重返社会,本身就有严格的指标和科学的方案标准;二者,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此前也指出,治愈后的新冠肺炎患者没有传染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也表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来看,新冠患者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他们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根据疾控专家研究,目前还没观察到造成传播的案例。

反对理由(为什么):

首先从情理上共情用人单位与招工者,从形式上减少了对此类企业的攻击性,使观点的表达形式更柔和。紧接着列举了两大反驳企业对新冠康复者设置门槛的理由,并引用专家的学者观点与研究结果,以打消招工单位的忧虑。

不论是从就业权、复工复产还是科学防疫的维度,都不能允许歧视、阻碍新冠阳性康复者就业。在此过程中,用人单位和招工者更不能随意加码,对求职者设置不必要、不科学的就业门槛。对此,各地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劳动保障。对各类歧视新冠康复者就业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案释法。与此同时,疾控部门、公共媒体、相关社会组织等也要强化新冠知识的科普宣传,及时澄清谬误,消除用人单位、招工者对新冠康复患者的误解与偏见。

改进措施(怎么做):

第一句直抒胸臆、表达观点。第二句向用人单位和招工者提出建议。针对此建议,后文再就“如何约束用人单位和招工者”的问题展开论述,分别对各地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和疾控部门、公共媒体、相关社会组织等提出了监督与科普倡议。

这一段的论述逻辑非常好模仿!且方便凑字数!

表达观点→提出建议(总)→站在不同主体角度,阐述建议(分)。

新冠疫情,对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都是一场考验。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就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我们要讲科学、有信心,拿出更多政策和有力措施,帮助新冠康复者重返职场、重新出发。这是复工复产的题中之义,也是同舟共济、早日战胜疫情的必然要求。

结尾赏析:

结尾段的作用一向为总结、升华,本段也不例外。第一句就将新冠疫情的有关事项上升到“社会治理水平”与“社会文明”的高度。第二句话再次强调了对新冠康复者区别对待这一事件的性质。第三句话则从大方向阐述了应有的改进措施。第四句话紧接上文,描述此类改进措施的意义。

这一段的论述逻辑也值得我们学习!

升华(类似于“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文明”、“人类文明”、“伟大复兴”、“中国梦”等词可以套用到很多场景)→定性(针对文章提到的主要事件下定义)→总体改进措施→措施的重要意义。

金句积累:

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不仅关乎个体和家庭的生计,更牵涉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利保障。

招工者戴着“有色眼镜”,对新冠康复者口头“画圈”也好,白纸黑字“备注”拒绝也罢,都不只是社会温度的缺失,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这是复工复产的题中之义,也是同舟共济、早日战胜疫情的必然要求。


看完有没有学到一点新东西?

小智在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赞叹:不愧是笔杆子,这文章真带劲!

如果考到了有关科技的话题,大家应该就没那么慌啦~

今天就暂时到这儿,下期再见,Bye~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我们的公考资料库~


人民日报申论范文,笔杆子yyds!(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