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博参考书经验

2022-06-30 10:46 作者:名校考研帮  | 我要投稿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

(2)不管是博士考试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要做规划。

(4)博士报考,考试成绩的决定性并不是很大,综合实力+院校资源关系,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5)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料撰写(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其他资料)很重要,之后才能联系导师“套瓷”,还有就是命题规律和侧重点,这些都是育明辅导内容。


初试招生目录


导师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特色新闻学

02(全日制)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

03(全日制)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

04(全日制)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

05(全日制)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即初审+复试。

2、9月报名申请时间为:2021年8月16日-8月31日

通过材料审查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需在9月14日(周二)采用腾讯会议远程进行资格审查,

笔试时间:9月15日(周三)上午9:00-11:00,

面试日期:9月16日至18日(周四至周六)

3. 部分院系9月如未完成招生计划,可能在后期继续招生,我校将在2021年11月网上申请前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各招生院系具体招生人数及对外招生导师,请申请人留意查询。

4、 如无特殊说明,各专业均可招收脱产学习定向就业博士生,招生名额含在各招生院系的总招生名额中。(非脱产定向,咨询院系)


参考书


(新闻学、仅供参考)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舒德森《发掘新闻》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传媒道德:例证与道德推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材料审核


公开招考资格审查时学院会全程录屏,请考生在远程连线资格审查前准备好下列证件以备核验: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用于考生复试时视频截屏后,使用公安部数据库比对验证考生身份);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出示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3)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出示学生证;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人员核验学士学位证书、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已修硕士课程的正式成绩单;

5)不能在资格审查前获得硕士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的各类在读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以及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按上述第4条要求提供资格审查材料;

6)凭境外学位证书报考的考生需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证明。

以上材料须真实有效,如存在失信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则取消申请人博士生报考资格。


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笔试和面试组成。

笔试时间:9月15日(周三)上午9:00-11:00,采用腾讯会议远程开卷的方式进行,笔试科目为《新闻传播学综合》,考查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水平,满分100分。

面试日期:9月16日至18日(周四至周六),具体时间等会通过邮件或报名系统另行通知,采用腾讯会议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学院会对面试过程录屏。面试时,至少5位专家独立给分,最后取平均分,如有分组将对各组间成绩进行标准化。

综合考核成绩评定:面试成绩占80%,笔试成绩占20%,加权后作为申请人综合考核成绩。


考博相关真题


(考研题目)

❷ 简答题(5选4,40分)1.刻板印象在大众传播领域的运用。2.如何理解列宁说“报纸是集体的动员者、宣传者和鼓动者”这句话的含义。3.简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4.参与式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5.新闻生产中虚拟现实技术潜在的伦理风险。


❸ 论述题(60分)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文化的影响。2.法兰克福学派与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有什么差异,归纳并评述。



         


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博参考书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