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美械正宗-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
和很多蒋粉和乳法爱好者的YY不同的是法国战败后,“自由法国”军队其实一直都在作战,只是战役规模较小,无法与苏美英发动的战役做对比,“自由法国”军队在多数时期也主要是盟军中的“配角”,但欧洲战场上的“配角”换装美械也是按照二战美军师装备编制换全套,而且对1944年的德军打出了一个比同时期美军重型装甲师还能打的美械装甲师-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

诺曼底登陆后法国本土,超过一半领土都是自由法国的二战欧洲战场美军同款美械步兵师和装甲师,从有至少300辆长管四号和黑豹,2000辆大卡车和600门105毫米以上能打到万米外野榴炮甚至重型加农炮的德军手里一点点打回来的。

梅林津《坦克战》一书中,认为二战英美盟军最强的三个师分别是巴顿手下的美第四装甲师和第六装甲师,还有勒克莱尔的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这三个师都是二战美军轻型装甲师的装备编制。

该师以1941年库夫拉之战中勒克莱尔麾下的自由法国军作核心单位组建而来;初期名为第二轻装师,1943年8月起采用美军轻型装甲师的组织结构。单位在编人数14454员,由第二轻装师全员,来自法国本土的好战者,约3600名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人及350名西班牙共和派人士组成(有资料为2000,该师官方记录少于300名西班牙人)

1944年4月,第二装甲师从北非船运至英国。7月29日,全师人员装备于南安普顿上船,8月1日在犹他海滩登陆。当时编制为3个坦克团:第501坦克团(501ème Régiment de Chars de Combat)、第12非洲猎兵团(12e régiment de chasseurs d’Afrique)、第12胸甲骑兵团( 12e régiment de cuirassiers)1个侦察团:第1摩洛哥“斯帕伊”行进团(机械化)(1er régiment de marche de spahis marocains,automitrailleuses)
1个坦克歼击车团:海军燧发枪装甲团(Régiment blindé de fusiliers-marins),装备美制M10“狼獾”坦克歼击车
1个步兵突击团:即乍得行进团(Régiment de marche du Tchad),含第1、2、3营
3个炮兵团:第3殖民地炮兵团(3e Régiment d'Artillerie Coloniale)第64炮兵团(64e régiment d'artillerie)、第40北非人炮兵团(40e régiment d'artillerie Nord-Africain)
1个高射炮兵团:第22 殖民地F.T.A.团(22e groupe colonial de F.T.A.)1个工兵营:第13工兵营,含3个作战与架桥人员、通讯单位、运输单位和维修人员
1个卫生营:含第1“罗尚博”急救连(1re compagnie médicale et groupe d'ambulancières Rochambeau),昵称“Rochambelles”(字面上可译为美丽的罗尚,belle又有美女之意);第2海军急救连(2e compagnie médicale et groupe d'ambulancières de la Marine),昵称“Marinettes”第3英国志愿者急救连(3e compagnie médicale et groupe de volontaires anglais),昵称“贵格会”(Quaker,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成立于17世纪的英国)
1个卡车运输分遣队(détachement de la circulation routière)简称DCR。

由于不是诺曼底登录后首批部队,第二装甲师不仅有75炮谢尔曼,还装备了少量国民党美械军从未有过的76炮谢尔曼

自法第二装甲师最少时都有不少于25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光中型坦克就有200多辆

整师的压制山野榴炮火力配置遵循师属榴弹炮,营有山炮原则,师属炮兵共有三个自行炮兵营,每营装备18辆M7型自行105毫米榴弹炮,能打到万米外,射程超过德军步兵师的卡车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能跟随谢尔曼机动压制德军野榴炮火力,一师火力几乎盖过关内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野榴炮总和。

三个步兵营则有一个自行山炮排,装备M8型自行75毫米山炮,射程与德军步兵团山炮差不多,支援乘坐半履带装甲车突击的步兵。

战前编制作战载具共有85辆M3A3和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164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36辆M10“狼獾”坦克歼击车,64辆装甲车、664辆半履带车和巡逻车、27辆M8“斯科特”75毫米自行山炮、54辆M7“牧师”105毫米自行榴弹炮,无论是坦克还是山野榴炮的数量和性能都远非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美械部队所能比拟的。

“自由法国”军队在多数时期也主要是盟军中的“配角”,只是到了巴黎的时候,才把第二装甲师推在了前面入城,当了一把众人面前的“主角”。

B:“CORSE”号M4A2型谢尔曼坦克,第12非洲猎击兵团第2中队第3小队,西北欧,1944年-1945年这辆编号为420050的谢尔曼坦克从犹他海滩一路征战到贝希特斯加登并幸存下来,尤其是1944年9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的栋派尔(Dompaire)之战中他幸运地躲过一劫。作为马苏大队第3小队的指挥官军士长Titeux的坦克,他曾被两枚烟雾弹击中,外部也曾被点燃,但最终它还是幸存了下来,而第二天坦克乘员们继续骄傲地驾驶它踏上征程。涂装了准确标记物的最初车体和经过替换的炮塔如今保存在位于索穆尔的法国陆军坦克博物馆里。为了展示清晰,本图中没有绘制坦克在作战中的载物,这其中包括前方斜装甲板上由五条履带板组成的备用履带以及驾驶员位置前方的一条橡胶轮胎。B1:炮塔上绘有白色编号“35”,车体右侧从左向右的标记依次为白色轮廓的法国三色旗、蓝底黄色的战术符号、黄色的坦克名称“CROSE”(科西嘉)、师徽以及黄色圆盘上黑色的桥梁限重标志“30”。其中战术符号中的字母“C”和两侧的两条竖杠代表了第12非洲猎击兵团,左侧竖杠顶端和底端的拐出的两条“端头”代表了第2中队(注意另一种不同形式的战术符号出现在图D该中队的“ROMILLY”号坦克上)。B2:车辆正面重复出现的标记包括了副驾驶座前方的桥梁限重标志、前倾斜装甲板中央的法国三色旗徽章以及右侧挡泥板之上的战术符号。坦克编号420050则出现在坦克车头中央的一段带有法国国旗图案的黑色条带上。B3:“CORSE”号坦克的注册编号B4:这辆坦克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坦克乘员们在师徽右下方增加绘制的一块白色科西嘉岛地图,这也是科西嘉岛相对于法国本土所处的位置。据说在1944年2月,勒克莱尔将军本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下令将其涂掉,但坦克乘员们一直将其保留到战争结束。B5:少尉,第12非洲猎击兵团,阅兵礼服本图展示了一次阅兵仪式上这名北非籍少尉戴天蓝色船形帽(也被称为“警察帽”,颜色为该团的标志色)的形象;另一种类似美国版船形帽剪裁的版本帽顶内侧褶边以及上翻帽边的滚边是柠檬黄色的。在帽顶前端展示着代表少尉的银色(代表骑兵)军衔缎面倒V字章。他的标准制服包括了美国陆军版衬衫、领带、毛料裤子、配手枪腰带的M1941式帕森斯野战夹克、织物护腿和黄褐色的军靴,以及为阅兵场合特别装扮的北非骑兵的传统宽腰带,另外他胸前佩戴第12非洲猎击兵团的团徽(下)以及该团所属的第2装甲师的师徽(参见图H1和H5)。

C:“AMIRAL BUIZA”号M3型半履带式卡车来自比约特上校的第5战术群的“德罗纳纵队”在8月24日大约20点45分通过意大利门进入巴黎从而成为冲入法国首都的第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包括第501战斗坦克团第2连第1排(参见图D)、第13工兵团第3连的一部分以及乍得行军团第3营第9连的第2排和第3排。其中第3排的M3型半履带式卡车分别是编号409574的“TUNISIE 43”(突尼斯43)号、编号415066的“BRUNETE”(布鲁内特)号、编号406101的“AMIRAL BUIZA”(布扎海军上将)号、编号95124的“GUADALAJARA 2”(瓜达拉哈拉2)号和编号410621的“SANTANDER”(桑坦德)号。这些名称中四个与西班牙有关的,这反映了第9连中有很多前西班牙共和派士兵,而该连也拥有“La Nueve”(西班牙语9号之意)的流行绰号。另外,“布扎海军上将”是原共和派海军司令的名字。C1:这里显示了半履带式卡车的典型装载物,其中包括了汽油箱、挂着的背包、侧护板上固定的涂成黄色的M1式反坦克地雷和捆起来固定在车后的巨大的美国陆军版伪装网。车身上该团蓝底黄色的战术符号中三条短杠代表了第3营,上方短杠上凸出来的“端头”代表了第9连。C2:前保险杠的末端和后保险杠都被漆成白色。车辆的名字则写在装甲散热格栅的上方;师徽和战术符号出现在挡泥板上;圆盘型8吨重桥梁限重标志和注册编号位于保险杠上。另外,该部队的部分卡车在发动机罩的上方绘制了作为空中敌我识别标志的厚边空心白星,在1945年3月的阅兵式照片中无法确认“AMIRAL BUIZA”号是否涂了这样的标志。C3:装甲散热格栅上方的车辆名称。C4:车身右后部的细节,这里展示了蜡贴车辆编号和法国三色旗徽章。C5:步枪兵,乍得行军团第2营这个士兵来自朗格拉德战术群中的米琼内特(Minjonnet)小队,该小队于8月25日经由塞夫尔桥进入巴黎。士兵当时穿着标准战斗服,也就是装备给机械化步兵的橄榄棕色车辆连身服;照片显示这一版连身服带有单一一个有口袋盖的左胸前口袋以及两个巨大的胯部口袋。他的武器是一支M1式加兰德步枪,身上配美国的织物载具装备,绕在胸前的背带按法式风格卷起呈“蜗牛状”。第2装甲师的士兵经常在战斗服上佩戴该师的师徽,而这名士兵所在团的标志则是头盔上画的黄色海锚图案。该团第1和第3营的人员有可能展示的是殖民地部队的标准缠绕锚链海锚图案徽章,而“马苏营”(即第2营,指挥官为雅克·马苏,译者注)的连采用了一种V字形锚爪图案徽章,样式让人想到撒哈拉部队的象征物阿加德兹十字。有照片资料展示了该营第7连佩戴了这种徽章,而这个连在8月24日下午参加了在Jouy-en-Josas村的一场艰苦战斗,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座驾是第12非洲猎击兵团第4营的谢尔曼坦克。C6:中士,乍得行军团第3营第9连这名中士有幸保留住了他的美式船形帽,颜色则是殖民地部队的海军蓝色并同时装饰红色滚边。帽顶前端还展示代表军衔的红边金色V字形缎带,而乍得行军团的扣钉固定胸前徽章(参见图H3)佩戴在帽子右前方,殖民地部队的海锚图案徽章在左前方。C7:乍得行军团第2营修改过的头盔帽徽。

D:德罗纳纵队,巴黎中心区,1944年8月24日-25日8月24日约20点45分进入巴黎的这支部队属于第5战术群,部队组成包括了:乍得行军团第3营第9连的两个半履带式卡车步枪排和一个连部排的机械化步兵(参见图C);乘坐吉普车、一辆GMC卡车和4辆半履带式卡车的第13工兵团第3连第2排的工兵;以及米查德中尉指挥的拥有M4A2型谢尔曼坦克的第501战斗坦克团第2连第1排。这些坦克分别是:编号420613的“ROMILLY”(罗米伊)号,炮塔编号21;编号420610的“MONTMIRAIL”(蒙米拉伊)号,炮塔编号20;编号420582的“CHAMPAUBERT”(尚波贝尔)号,炮塔编号24。这支纵队的司令部排包括了写有口号“Mort aux Cons”(为忠诚而死)的编号95122的吉普车,它是德罗纳上尉的座驾;另外一辆半履带式指挥车和半履带式救护车分别是编号410782的“Les Cosaques”号和编号410301的“Rescousse”号。本图中,我们设想了8月24日大约21时,在接近巴黎市政厅的地点,第501战斗坦克团第2连第1班的“ROMILLY”号M4A2型谢尔曼坦克被法国内务部队(FFI,法国抵抗部队的一支,译者注)的路障拦住去路的场景,而坦克车长卡隆准尉正下车与德罗纳上尉商量。谢尔曼号上(从前到后)的标记包括了蓝白两色的师徽、蓝色的带白色阴影的坦克名称(部分贴花在装甲板上)、代表第2连的蓝底白色非标准战术符号以及小号的法国三色旗徽章。车体后部的载物依据照片资料绘制,其中包括焊接的金属篮两侧的两只油箱以及金属篮内的大板条箱;这些物品遮盖掉了车体后部的包括法国三色旗徽章和战术符号在内的标记。在后装甲板上裹着粗略卷起的巨大的坦克帆布套,帆布套之上铺着地空敌我识别嵌板——它的桃红色一面展示在上。D1:亨利·卡隆准尉脱去了通常的连身服的卡隆准尉的穿戴包括了美国的M1938式坦克手头盔、毛料衬衫、领带、毛料裤子、帕森斯野战夹克、M1936式手枪腰带以及护腿,除头盔外,它们都是深浅不一的所谓美国的“橄榄棕色”。准尉军衔展示在肩章套上,样式为银色缎面中央加一条红色中心线;图中看不清的一点是他胸前钉着师徽和一枚飞翼章式徽章(俚语叫做“蚊子”),这是所有自由法国地面部队都佩戴的徽章。少数人员选择在左袖子上佩戴一种战前风格的部队领章,图中的这种黑色菱形徽章上展示金色的“501”字样,顶端还有两条浅灰色(代表战斗坦克部队)的倒V字形滚边。亨利·卡隆是一位可亲且受人尊敬的准尉,但在第二天手持汤普森冲锋枪的他在徒步战斗中战死。他的排长米查德中尉也在1945年1月28日的科尔马包围圈的战斗中牺牲。D2:二等兵罗兰德·奥艾特这名坦克装填手兼无线电报务员在坦克后装甲板上俯下身来,手持坦克上配备的汤普森冲锋枪的他正观察四周的窗户内是否有狙击手。他摘掉了坦克手头盔并戴上了战斗坦克部队的黑色贝雷帽,帽边按英国人的方式向右侧拉下,帽子正前方则是交叉的加农炮上加一顶骑士头盔图案的银色徽章。他穿不佩戴徽章的车辆人员连身服。“ROMILLY”号的其他乘员分别是下士长驾驶员Francois Jaouen、下士炮手Pierre Coatpehen和二等兵副驾驶Francois Collon。D3:雷蒙德·德罗纳上尉,乍得行军团第3营第9连“La Nueve”连的这名蓄着赤褐色胡子粗壮的矮个子连长离开他的吉普车正在检查周围环境并与卡隆准尉交谈。他的M1式头盔上展示黄色涂料绘制的殖民地部队海锚图案徽章;按照法国方式佩戴在连身服前襟位置的黑色背板军衔章上展示三条金色缎面短杠,而一枚师徽钉在他的胸前口袋上。照片资料显示他的手枪腰带上支撑着位于右胯部的水壶、装在手枪套里的点45口径柯尔特M1911A1型手枪、一只M1912式双联装手枪弹匣包以及一只M1938式罗盘包。D4:海军少尉,海军步兵装甲团第2营,8月25日早晨我们“时间错位”地展示了来自第2装甲师坦克歼击车部队——也就是海军步兵装甲团的这名下级军官的形象,该团的第2营此时是第5打击群的一部分;不过,这支部队实际上直到8月25日早晨才与已经进入巴黎的德罗纳纵队联系上。图中少尉穿美国的坦克手夹克,夹克上佩戴了各式各样的徽章:胸前的海军步兵装甲团的徽章(见图H10)和它上方的军衔条形章以及袖子上该团的海军蓝色底红色图案或字样的弧形名衔章和交叉海锚图案臂章(其粗略版还出现在头盔上),其中弧形名衔章上面的字样为“Fusiliers‑Marins”(海军步兵)。少尉携带一支M1式卡宾枪,手枪腰带上固定一只双联装弹匣包。该部队人员通常也会在毛料制服外面穿美国的两件式人字斜纹布杂役服。

E:洛林,1944年9月-10月E1:“SIROCO”号M10型坦克歼击车,海军步兵装甲团第4中队第3排,1944年10月11日10月11日拍摄的阅兵照片中军需官Krockenberger和他的420154号歼击车的乘员们位于显眼的位置,这些人击毁了9辆德国装甲车辆,可谓功勋卓著。最近的一次战斗是在9月13日晚的栋派尔公墓,他们作为马苏大队的一部分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了3辆豹式坦克。当一枚还击的炮弹从Krockenberger和他的炮手Le Callonec之间穿过并反弹到炮塔后部的配重物上时,两个人居然毫发无损。注意炮管上的白环和车身侧面底缘一排白色的坦克形状的小标记。车身上的其他标记基本都是常规式样,只是车辆名称“SIROCO”的首字母“S”被画成了蛇的形态。非战斗状态下,水兵们会摘下他们的美国坦克手帽,然后骄傲地戴上自己的水手帽(bachi)——就像图E1a这名正在为自己的战车重新装载3英尺长(约0.9米)炮弹的装填手那样。许多照片显示海军步兵装甲团的人员在他们的野战夹克、毛料制服或是人字纹斜纹布连身服外面穿美国的M1942式羊毛短大衣(mackinaw)。“SIROCO”号的战术符号非常具有典型性。在代表海军步兵装甲团的字母“Y”的上方的一条短杠上带有4个“端头”,这代表了第4中队,位于角上的三枚小方块则代表了该中队的第3排。E2:“CHAMPAGNE”号M4A3型坦克,第12非洲猎击兵团第3中队第3排,1944年9月12日采用T23型炮塔和76毫米口径主炮的这辆谢尔曼坦克是第3中队的德·波尔上尉的指挥坦克。这年夏天该团开始接收采用76毫米口径主炮的M4A1型和M4A3型谢尔曼坦克,它们被有限地分配给各个排,而来自美国陆军库存采用75毫米口径主炮的M4A1型和M4A3型坦克的分配也是如此。9月13日,在栋派尔附近的Ville‑sur‑Illon与朗格拉德战术群被围困的预备队一同作战时,由于一名参谋军官的前进命令,“CHAMPAGNE”(香槟)号被迫从一处完美的下沉式掩体中驶出,结果成为这场战斗中唯一损失的谢尔曼坦克。战斗前一天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这辆坦克的车体一侧有几条干泥巴痕迹,为了展示车上的标记,我们没有绘制这些干泥巴。55号炮塔今天被留在战场上作为纪念物,而它的55号编号则纪念性地绘制在一辆被保存下来的M4A3型坦克上,这种名称相同的替代品会让研究者感到困惑。保存下来的坦克编号为420051,但照片显示原始的那辆“CHAMPAGNE”号坦克并没有这种注册号——美国陆军的序列号USA 3099828 S依然绘制在车上。注意,一顶德国头盔被放置正面斜装甲板右侧前灯罩上。当时这辆坦克的乘员分别是准尉(预备少尉)Nouveau、临时代理车长Guichard、作为炮手的猎击兵Hainselin、装填手兼无线电操作手Lartigue以及正副驾驶员Antoine和Morel;非常幸运的,当他们的坦克被两枚穿甲弹击中后,所有人最终安然无恙。照片资料显示两辆坦克的车长都在继续使用法国陆军的M1935式机械化部队头盔(如图E2a所示),头盔前防撞衬垫上带有一条代表军衔的银色短杠,这一标志还重复出现在他的羊毛短大衣(mackinaw)上,而这件短大衣是加拿大制造的众多版本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装备,短大衣的领子一圈带有白色的(原文如此)毛衬里。“CHAMPAGNE”号上的战术符号如图E2b所示,字母“C”加两旁的纵向短杠代表坦克所属的团,短杠上的三个“端头”代表所属的中队。

F:师属炮兵在登陆诺曼底之前,师属炮兵由Crepin上校指挥,他们包括3个野战炮兵营:第3殖民地炮兵团第1营,由来自喀麦隆和乍得的与勒克莱尔并肩作战过的炮兵连组成;第40北非炮兵团第1营;第64装甲师师属炮兵团第6营。每个营还拥有一个司令部连,他们包括指挥、侦查和勘测、火力观察、无线电通信、火力引导和反坦克排,其中反坦克排装备3辆拖曳57毫米炮的半履带式卡车。如果满编时,每个营附属3支炮兵连,每支炮兵连配备9门M7型10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此外连里面还会配备指挥车、无线电通讯车以及侦察和补给车辆。通常时间内,每支连只配备2个排和6门火炮。F1:PIPER公司L4型幼兽弹着点观测飞机,第3殖民地炮兵团第1营第32航空排,洛林,1944年9月每支炮兵营有两架PIPER公司幼兽弹着点观测飞机,这种缓慢而脆弱的飞机在整个西北欧战场上经常出没,特别是面对恶劣的天气和炮火时。图中这架编号72-G的“幼兽”曾在飞行员或观测员受伤的情况下多次成功迫降,飞机的名字“Jean‑Pierre”(让-皮埃尔)写在整流罩上。初期采用的黑白两色“入侵条纹”这时已经被去掉了;请注意,飞机上仍展示着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国家标志。F1a:少尉,陆军航空队第3殖民地炮兵团第32排、第40北非炮兵团第31排和第64装甲师师属炮兵团第27排都是航空排,它们都配备了飞行员。一张照片资料显示“幼兽”飞机的飞行员戴空军军官和准尉戴的那种海蓝色大盖帽,帽子上佩戴自由法国的徽章及洛林十字徽章。另外这名飞行员还在橄榄棕色连身服外面穿了美国的野战夹克。F2:M7型105毫米榴弹炮,第64装甲师师属炮兵团第11营第32炮兵连,英格兰,1944年7月“FRANCHE‑COMTE”(佛朗什-孔泰)号(车辆名称并没有绘上注音符号)自行榴弹炮上会有各种典型标志,其中包括了第64装甲师师属炮兵团第11营的战术符号——顶端的短杠上带一只“端头”这代表了每支炮兵营下属的第2支炮兵连;而只有这支炮兵营单独使用了第31、第32和第33作为自己炮兵连的编号。无论是一整支炮兵营还是部分炮兵营都拥有自己的分组战术,它们会被拆分成拥有9门炮的连或是3门炮的“射击排”依附到各分级部队中。F2a:炮手,第64装甲师师属炮兵团第11营照片显示了M1式头盔和基础性的美国制服及织物腰带的使用。这名炮手还展示了他的部队的徽章(下,参见图H8)以及这支部队所隶属师的师徽(上)。一些人员还在左袖子上佩戴了战前制服上佩戴的红蓝两色领章。

G:巴黎和洛林,1944年G1:“LE VESINET”号道奇WC54型急救车,第13医护营第1连,洛林,1944年9月这辆救护车上混合了美国和自由法国的标志:保留使用的前挡风玻璃上方最初的红十字标志和“AMBULANCE”(救护车)字样、圆盘上带数字“4”的4吨过桥限重标志、车身两侧和后门上巨大的白底红十字以及驾驶舱后方美国军医队的白底红色墨丘利节杖标志——但它为紧下方的第13医护营的战术符号(字母S上方一条短杠)移出了空间。该营的战术符号还绘制在车头散热格栅上,散热格栅下方的保险杠上则绘制法国三色旗徽章和法国车辆号码。这辆编号410162的急救车的女性乘员们在散热格栅上方绘上了车辆的名字“Le Vesinet”(维希涅,巴黎西郊地名,译者注),这也许能让她们回想起在巴黎西郊的生活。G1a:救护车司机,第1连这个营的服装是美国陆军提供的,式样通常是如图所示的男性版本,但搭配的帽具各式各样。这名救护车司机戴的是法国医护部队的深蓝色船形帽,帽顶内褶边和滚边是樱桃红色。她身后的一只美军的密封“血桶”可以通过内部的冰块衬层保鲜运输大约7加仑的瓶装鲜血。因为第13医护营经常被拆分成次级部队分散到第2装甲师的各个战术群中,所以它的成员往往戴他们所附属部队通常使用的帽子。第13医护营的第2排附属在迪奥战术群中,并与海军步兵装甲团服务连的海军们一起工作,于是他们也佩戴上了“Fusiliers‑Marins”(海军步兵)字样的名衔臂章和与水手帽上的帽徽一样图案的交叉海锚图案臂章。由英国教友会信徒组成的男性志愿者排服务于朗格拉德战术群的第3连;出于自己的信仰他们拒绝携带武器,作为战斗医务人员他们穿戴英国的制服和徽章并在制服上佩戴用扣钉固定的第2装甲师的师徽。他们佩戴一种土黄色的长条肩头名衔章,上面的字样为蓝色的大写“Friends’ Ambulance Unit”(教友会救护车部队)字样,(有时)与之搭配的还包括一种土黄色杂役服面料制作的肩章套,上面的图案是上方为红十字下方为“F.A.U”字样。一张照片资料显示他们的其中一辆救护车上的标记与本图所示的类似,但写有白色大写的车辆名称“MICKIE”,两端涂成白色的前保险杠中间偏左紧挨着车辆注册号412700的位置是战术符号,战术符号上部一条短杠上的三个“端头”代表了第3连。G2:“LAURAGUAIS”号M3A3型斯图亚特坦克,朗格拉德战术群护卫排,巴黎,1944年8月26日在英格兰时隶属于第12非洲猎击兵团第1营的四辆轻型坦克此时分派给朗格拉德上校的战术群司令部负责保卫工作,图中这辆是其中之一。在巴黎举行的解放阅兵中,车身上的注册号“420596”、编号“L3”以及战车的名字“LAURAGUAIS”(洛拉盖)都被重新清洗干净。四辆斯图亚特坦克车身上的编号是白色的从“L1”到“L4”,注册号绘在它的下方。在两个位置出现的黄圈内加字母“L”标记代表了朗格拉德战术群,它们取代了战术符号。过桥限重标志,也就是黄色圆盘内加数字“13”位于前端倾斜装甲板上法国三色旗徽章的上方,白色的圆圈中间加五角星图案的盟军地空敌我识别标志绘制在炮塔顶端。履带挡泥板上的标志是用于跨英吉利海峡运输的所谓“美国运输军需官”(TQM)代码,其白色框架内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层级的部队。这种标志通常在法国只绘制一次,但照片资料显示,一些情况下这些标志被保留使用。护卫排的TQM代码标志(图G2a)是中绿色、栗色、中绿色三条色带组成的。

H:部队徽章和战术符号师和师属部队的扣钉固定的徽章采用白色或黄色金属材料制作,上面的图案为彩绘或珐琅质。他们通常佩戴在右胸前或左胸前,但偶然也会佩戴在帽子上。第2装甲师的战斗和支援部队的这类徽章如图所示。由于篇幅所限,我们省略了以下各支服务性部队的徽章:第97/第84混合通讯连、第15维修大队、第97师部连、第197、第297和第397运输连和第497服务连。制服徽章和车辆战术符号如图所示,下文中括号内为部队的缩写。H1:第2装甲师(2DB)H2:(第1)摩洛哥轻骑兵行军团(RMSM)——装甲侦察部队H3:乍得行军团(RMT,下辖第1、第2和第3营)——机械化步兵部队H4:第501战斗坦克团(501RCC)——坦克部队H5:第12非洲猎击兵团(12RCA)——坦克部队H6:第12胸甲骑兵团(12RC)——坦克部队H7:第3殖民地炮兵团第1大队(I/3RAC)H8:第64装甲师炮兵团第11大队(XI/64RADB)H9:第40北非炮兵团第1大队(I/40RANA)H10:海军步兵装甲团(RBFM)——坦克歼击车部队H11:地面防空部队第22殖民地大队(22GC-FTA)——防空部队H12:第13工兵营(13BG)——工兵部队H13:第13医疗营(13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