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破千亿 京东和天猫互怼 还有更深层的猫腻

双十一刚过去,天猫和京东都说自己破千亿了。同时也引发了双方的口水战,一方指责另外一方,统计的是从1号到11号的数据,另一方也不甘示弱的回击,指出对方提前就开始预售,不过是攒了很久的商品同一天售卖,还导致商家在预售期间没法好好的做生意,损害商家利益。
这两家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爆出有商家被迫二选一,同时还不停的在相互竞争低价,只要一家有活动,对方肯定就会迅速的跟上。
今天我们不讨论活动是否真的是低价,也不研究怎样才能最大化的使用优惠卷获得更低的价格。今天我来说说这交易额是到底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商家爆出自己的交易额达到了多少,普通用户是肯定不知道,这都是它们的后台数据,它说卖出了一万亿的商品,你也不知道真假。
但是有一点是业内都知道的,就是交易额的算法问题,这也是这次双方掐架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相信商家公布的数据是多少就是卖出去了多少。其实,这是错误的,有人肯定要说了,还有退货,还有大量的刷单等等。
如果我告诉你这也只是表面情况,你会觉得惊讶吗?其实还有一种就是算法,就像某商家把从1号到11号的数据都加起来一样,算法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商家说的交易额并不是卖出了多少商品,而是下订单的商品,比如你把某件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车,他就算交易额了(如果你删除购物车,再次加入是否重复计算,我就不清楚),并且还没有去除优惠卷的优惠额度,也就是说理论上,交易额并不是实际成交额而是意向成交额。同时,在算上之前提到的肯定还有退货,以及刷单等情况,其实双十一的真实交易额并没有公布的那么恐怖(当然也没你想的那么少,总额还是十分吓人的,真实的数据只有它们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