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富野由悠季】“我为什么要写《贝托蒂嘉的子嗣》”

2021-10-24 01:21 作者:MSZ-006-3  | 我要投稿

  本文为小说《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 贝托蒂嘉的子嗣》之后记,原文见文末,感谢文姐(微博@-射命丸文-)的分享。


小说封面

后记


  如果把剧场版作为本篇的话,那么本书只能被定位为主题(衍生)小说,本来就不具备发表的性质。但是,我也同时替另一家出版社写了一套《逆袭的夏亚》*,内容是由剧场版改编而来的。

  因此,对于为什么要出版本书,我认为多少有回答的义务。

  在另一家出版社的《逆袭的夏亚》中,我尝试了一边推进制作,一边让前后展开下一个故事的人物登场的方式,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手段就会输给年轻人,这正是我所恐惧的。

  至于本书的出现,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首先,电影和印刷书物原本就是不同媒体的不同表现方式,所以我想提供本书作为样本。

  另一个理由是,虽然同为《逆袭的夏亚》主题,但我希望能通过本书让大家知道我个人的想法。

  但是前一个理由,在企划初期,我自己也没有搞明白,只在事后反省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讨论起来非常困难。举个例子,我个人认为至今为止的日本电影,都是在企划阶段没有正确认识这个错误,才走到今天的(没落)。

  剧场版《逆袭的夏亚》的剧本当然也是我写的,为此提交的第一稿就是本书(贝托蒂嘉的子嗣)这个故事,在把初稿提交给可以说是“高达电影化委员会” 的投资者审核时,便出现了各种意见和批评。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见是,这部作品的主题有“否定机动战士(MS)”的意识。这当然是我的计划。

  可是,高达系列依靠销售MS的玩具形成了庞大的市场,所以才能提供资金让我们制作电影,这也是事实。如果否定了这一现实基础,出资者当然会拒绝这样的电影问世。这是立场不同,而不是个人性格的原因,我也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过于追寻梦想了。

  另外,还有个给我当头一棒的意见是“不想在电影里看到阿姆罗结婚的样子"。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意见很世俗且无聊吧,但在我看来,这是电影制作企划中最重要的意见,因此我也将其作为最重要的一点采纳了。

  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直觉,是因为对于电影这一媒体的性质,我有着和这个意见相同的想法。但是,虽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却做不到。

   电影必须是一种大众式娱乐,是许多人一起看,一起享受的娱乐。过去日本也曾出现过能接受文艺电影的时代,但即然时代已经转变,企划的构思也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行。

  二十年前电影的企划方式,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在电视、录影带、小剧院、有线电视、电玩软体的制作上,而且水准不断更新超越。但是,那些过去具有骨干产业性质的电影公司,招收的也多是(不懂现况的)高材生,那些高材生围绕着艺术,仍旧在缅怀过去的光荣时代,持续制作着无法脱离过往习性的作品。

  当然,电影界守株待兔式的企划也一样。但问题是,对于“体力”不足的人来说,是无法去模仿斯皮尔伯格的。但正是这种体力,造就了做大众式娱乐的气概。虽然高达还不能说有那样的水平,但我仍以此目标为梦想。

  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从丹下左膳到兰波的年代都是单身,即使换了演员,也还是詹姆斯·邦德和夏洛克·福尔摩斯。年龄或长相如何没有关系,但都必须要一边谈场美好的恋爱,一边去冒险才行。

  因为电影是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承受挫折的人们提供快乐的。观众可不会想去看政令宣导片(没有比宣传片更危险的了)。

  更何况,高达是机器人动画,如果主人公成为剧中某个人的所有物,过着“生活”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去看了,而且必须要有战斗场面,甚至要能令PTA(家长教师协会)反感得皱眉才行。

  战斗场面要多,这个原则我没有忘记。不过对于人物来说,高达的世界讲的是不断进化的人类的故事,真正的重点应该是人才对。照这个方向走下去,其目的就是“否定物质化”、“否定机器=否定MS”,甚至有可能变成针对投资者的批判电影。“否定阿姆罗结婚”这个意见的意义就是为阻止这一倾向。

  那如果我仍一意孤行又会发生什么呢?什么也不会发生。只是不会有下一部高达罢了,我因制作高达而取得的小小成功也会被否定。

  更重要的是,高达粉丝们的存在也告诉了我,即使是在现实世界中,新人类的感应也是存在的。如果连这一事实都要被否认,又怎能不让我产生危机感呢。

  也就是说,我从这一指摘中明白了一意孤行地去制作电影是件多么危险的事,相信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大家而言,这种认知都算是一次进步吧。

  为此,我欣然修改了剧场版的剧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高达的成功。电影不是个人的东西,不能只按照一个导演、一个原作者的意愿来制作。这个想法就是前面提到的“体力”。

  而高达所创造的市场,也不单纯是票房市场的问题。如果能弄明白维系高达存在的“场”的真正意义,新电影的复兴也是有可能的。

  而我也忝陪末座,希望能发现这一意义,并争取下一次机会。如果各位能从本书中看出小说创作和电影制作的不同,个人作业和集体作业的区别,我将深感荣幸。

  因此,我也希望年轻一辈的读者能够了解,本书所收录的,是只能以小说形式展现的内容,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电影领域。

  但是,个人的欲望是很深的,至于那些肯给我机会、让我能用小说的方式来表达我心目中原本想描绘的高达的相关人士,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大家能够阅读这本小说。


昭和六十二(1987)年十一月五日

富野由悠季


*另一套《逆袭的夏亚》,指富野先生在Animage上连载的逆夏小说(无印),于1987~1988年出版了3本单行本。在更换封面、插画,增加了副标题(HIGH STREAMER)后,于2002年由德间书店再次发行。国内一般称之为燕尾旗/高空流光。全系列翻译见:CV11305363


原文:


【富野由悠季】“我为什么要写《贝托蒂嘉的子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