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齐济智慧梁场科技助力济南大西环项目预计今年实现全面通车

2023-07-17 15:39 作者:bili_87422463171  | 我要投稿

科技赋能 助力西环智慧建设

济南大西环项目途经德州禹城市、齐河县和济南长清区,全长103.9公里,投资概算209.75亿元,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于2020年6月动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总体战略,切实贯彻“平安百年 品质工程”建设要求,坚持高标准管理、高质量施工,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和“全国重大工程宣传示范项目试点”,被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评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及四新技术运用工作经验示范项目”,获评“全国交通重大工程新闻宣传‘十佳’项目”、山东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AA级单位。

济南大西环项目大型桥梁数量多,小净距、大断面长隧道多,工程规模大,互通立交多,沿线穿越多个矿区,过半路段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两次跨越齐长城遗址,给道路修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筑路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沃土。为解决一系列管理难题,项目研发应用BIM协同管理平台,搭建“信息系统”“BIM平台”“综合看板”三大板块,采用GIS、IoT等新技术形成了项目“人机料法环”等多源数据采集、应用和可视化集成展示的完整体系,实现投资、征迁、进度、计量实时统计及可视化管控,达到一平台多模块的综合可视化管控,有效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施工效率较传统工程项目提升20%。

针对项目隧道建设和安全管理问题,项目以智慧化和信息化为手段,将智能施工装备研发作为隧道快速安全施工的关键,创新应用了以履带式隧道全空间动态感测机器人、人体感应语音播报智能系统、新型单臂凿岩台车等为核心的快速、智能施工装备群,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有效提升超大跨度隧道施工效率,有效改善高温、粉尘施工环境;推广应用了具有定位、感知、预警和音频、视频一体化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实时联动现场作业管理,信息数据同步传输,及时反馈工地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

同时,项目打造智慧梁场“质造”中心,集成智慧加工、养护、张拉、压浆、监测5大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应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湿润的养护质量标准,养护质量及效果明显提高,节约用水20%以上;推广移动式底模预制箱梁生产工艺,实现钢筋下料绑扎、混凝土浇筑、高温蒸养(项目采用现代先进设备蒸养机进行全天候养护,蒸养只需20小时就完成养护程序,比传统养护节省了三份之二的时间,节约成本30%以上)、张拉压浆等一整套工厂化、流水线作业模式,生产效率比传统梁板生产工艺提高1倍。

精工细作 打造品质西环工程

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济南大西环项目以专业化和精细化为基础,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建设。

黄河特大桥作为品质西环的“工程明珠”,在国内首创梁底悬挂运梁关键技术,并自主研发机电液一体化智能运梁成套装备,实现钢箱梁运输安装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开拓了宽浅河流、高深峡谷地带桥梁安装的新思路与新标准,填补目前国内外工艺技术的空白。建成后,成为国内最大规模四塔钢混组合梁部分斜拉桥,也为山东再添跨黄新通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创新应用钢箱梁及混凝土桥面板异步施工技术,实现塔柱和钢箱梁同步施工,节省工期近10个月;采用现浇箱梁钢筋骨架整体吊装工艺,解决了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养生、张拉等工序不能同步作业的问题,每跨施工周期缩短5-7天,梁体外观质量显著提升。

同时,项目积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秉承“生态建桥”理念,黄河特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核心箱+超大伸臂“鱼骨状”主梁的部分斜拉桥形式,240米跨径的变高组合梁单位用钢量控制在490千克/平方米以内,减少约20%钢材用量;优化布设桥面径流智能收集系统,对雨水、事故泄漏物等约600余立方米的径流进行有效分类处理,避免对黄河水域和济平干渠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项目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创新采用隐患清单销号式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由工作日志、问题清单、销号清单、汇总台账组成的系统检查执行体系,按照施工工序、设施设备梳理了涵盖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等6大方面,共计2012项的安全隐患清单,促进隐患排查的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闭环化。全线推广安全生产隐患智能监测系统,采用AI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开发安全生产隐患智能监测系统,涵盖隐患检测预警、安全教育管理等7大类、32小类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功能,助力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齐济智慧梁场科技助力济南大西环项目预计今年实现全面通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